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莲香里的青春“企”航:江农学子广昌助农新探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莲香里的青春“企”航:江农学子广昌助农新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响应这一战略部署,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走进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莲子生产企业,以“沉浸式实践”探索特色产业升级路径,让青春智慧在莲乡土地上生根发芽。
 
当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抵达驿前镇政府,与镇政府工作人员唐主任展开座谈。唐主任介绍,当地依托丘陵地形发展莲花种植,但受限于地貌特征,机械化、自动化种植推广困难,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劳动力流失严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加上农药残留超标等土壤环境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多重挑战。”唐主任坦言。

随后,实践队深入村民家中调研,针对莲子种植过程中土壤板结、病虫害防治等具体问题展开记录。队员们了解到,坪背村的莲田大多由留守村民独自耕作。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缺乏技术投入,莲田产量逐年下滑。老人们守着祖祖辈辈的田地辛苦劳作,可莲子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开支。
 
下午,实践队走进莲子生产基地,与工人们一同参与莲蓬采摘、剥壳等加工环节。莲农陈大叔耐心地为队员们讲解如何剥莲子,并手把手地教授快速剥莲的技巧。队员们按照大叔所说,先挑选外壳呈棕褐色、纹路清晰的莲蓬,将其对半掰开,取出饱满的莲子。接着用拇指指甲轻划莲子外壳,顺势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再用细针挑出莲心。陈大叔笑着说:“莲心发苦,一定要仔细挑干净,不然影响口感。”
 
剥好的莲子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队员们便跟着大叔将剥好的莲子装进竹筐,踩着田埂运到晒场。晒场旁,莲农王婶一边翻动着晒盘里的莲子,一边叮嘱:“莲子要晒得干透,不然容易返潮。我们从七月开始采莲,一直忙到九月,每天天不亮就下田,趁着太阳好赶紧晾晒。”
 
在此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传统手工筛选莲子耗时耗力,而莲子的销售渠道局限于线下批发市场,“好产品走不出大山”成为厂长口中的痛点。针对这一困境,实践队迅速启动“互联网+助农”计划,搭建助农直播平台,队员化身“主播”介绍莲子的加工过程和食用功效。助力驿前镇莲子开拓更大的市场。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厂长饱含深情地分享创业经历:“放弃城市的优渥条件回到驿前镇,就是想把家乡莲子做成叫得响的品牌,这是我始终放不下的莲乡情怀。”谈及驿前镇莲田发展,他特别提到,一路走来离不开专业技术团队的支持。从莲子品种改良到土壤养护,技术专家多次深入田间指导,让科学种植理念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技术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将在交流学习过程换个说法。
  
青春赋能莲乡路,实干绘就振兴图。七月的广昌驿前镇,千亩莲田碧波荡漾,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底色。江西农业大学学子步履不停,从镇政府会议室的产业困局剖析,到莲田埂上的躬身实践;从农户家中的民情倾听,到直播间里的创新吆喝,三农青年问题实践队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莲乡土地,以智慧的行动回应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同时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助农良方,把青春热血化作振兴动能,让科技的种子在莲田里破土生长,让传统产业乘着数字东风焕发光彩。这不仅是一次实践之旅,更是新时代青年扎根乡土、服务人民的生动注脚。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青年循着这片莲乡的芬芳奔赴而来,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间,书写更多属于青春与土地的动人篇章。(通讯员 高茜)
 
 
作者:高茜 来源:原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合肥大学学子“三下乡”:美育与爱心同行
  • 数字萤火虫团三下乡调研行:访麻阳椒林村, 探乡土温情与发展脉动
  • “服务入乡关,科普启新程”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青春守护成长 安全“童”行——“数字萤火虫”服务团 三下乡安全教育课堂筑牢儿童安全防线
  • 民族传唱课程--在律动中开启民族音乐鉴赏之旅
  • 前沿AI智慧科普服务团成功召开“三下乡”暑期AI知识趣味竞赛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