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传统文化点亮乡村暑期生活
科技与传统文化点亮乡村暑期生活
(余干县前山村)(7月4日)通讯员曾继贤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江西农业大学三下乡码上实践暑期营队今日在前山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活动涵盖安全教育、科学实验、手工创作及传统养生四大主题,惠及儿童、老人等不同群体,以创新形式助力乡村发展。
安全教育与创意手工并行
清晨8:30,实践团队带领村内儿童开展《童年》合唱排练,为次日晚会预热。9点整,团队进行了针对农村的安全教育体系,开展了"平安乡村"主题讲座,重点讲解农村常见的交通、消防、食品安全及防溺水知识。10点至11点,"变废为宝"瓶盖手工活动火热进行。儿童们将废旧瓶盖改造为创意包包,在志愿者指导下实践环保理念。
科学实验融合劳动教育
午后2点至3点,"纸杯投影仪"实验吸引众多儿童参与,通过自制光学设备,孩子们直观理解了小孔成像原理。活动全程贯彻STEAM教育理念,将物理、工程与艺术知识有机融合。
下午3点至5点在前山村居委会主导了"小小电路魔法师"活动。通过制作发光贺卡,孩子们学习了基础电路原理,活动采用"轨道与小火车"等生动比喻,使抽象的导电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该环节特别设置"最亮创意奖",激发儿童科学探索热情。
传统文化守护银龄健康
晚间7点,面向老年群体的养生专场在前山村实践站启动。团队开展了三伏养生茶品鉴、八段锦教学及中药香囊制作活动。针对乡村老人常见健康问题,志愿者现场演示了舒缓版八段锦动作,并发放内含藿香、薄荷等药材的驱蚊香囊、清热解暑香囊、安眠香囊、疏肝解郁香囊、关节祛湿香囊,获得老年人们一致好评。
活动成效与社会意义
本次三下乡活动成效显著且社会意义深远:通过"变废为宝"手工活动,儿童们掌握了废旧材料再利用技能,培养了环保意识;"科学小课堂"纸杯投影实验使参与者理解光学原理,激发了科学兴趣;LED创意卡片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电路知识,创新思维得到提升;安全宣讲使村民隐患识别能力提高,急救知识掌握率达;面向老年人的养生活动则帮助20余位老人掌握八段锦等保健技能。活动不仅填补了乡村安全教育与科学启蒙的空白,更通过互动实践促进了代际交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科技与文化活力,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良性循环。
作者:曾继贤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