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穗先锋·兴乡共富”实践团奔赴水竹村刘文西美术馆,以文化调研为切入点,探寻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这场别开生面的实践,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也让文化乡建的种子在水竹村深耕发芽。
走访美术馆,触摸乡村文化脉络
下午,实践团抵达水竹村刘文西美术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沉浸式走访参观美术馆。漫步美术馆,刘文西先生以陕北、乡村为题材的画作依次铺展,生动呈现新时代乡村风貌变迁。从质朴的陕北窑洞到洋溢希望的田野,艺术作品成为“千万工程”助力乡村蜕变的生动注脚。实践团感受到了艺术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联结——艺术不仅是审美的表达,更是记录乡村发展、凝聚共富共识的文化载体。
多维调研,解码文化乡建密码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的调研工作同步启动,形成“采访问谈+微课宣讲+问卷调查”的立体模式。
采访问谈:实践团围绕美术馆助力乡村文旅发展、文化赋能村民共富等议题,与馆内人员、当地村民深入交流。“国家来建设,村子整体都有提升,道路变宽了。原来的路十分不好,现在都变成柏油路。村子整体美观不少,来的人也不少,老百姓收获多了。”村民刘亚祥质朴的话语,印证了文化乡建对“千万工程”的赋能——以文化吸引力带动乡村产业,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微课宣讲:实践团化身“文化宣讲员”,结合刘文西作品与“千万工程”项目,向村民、游客分享“文化+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从文化赋能乡村美学到文化IP带动产业增收,生动的讲解让“文化助力共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问卷调查:实践团面向游客、村民发放问卷,调研文化乡建的社会反响与发展需求。数据收集过程中,“期望增加文化活动”和“学习艺术创作增收”的反馈数量较多,为后续深化艺术赋能乡村路径提供了真实依据。
青春实践,点亮共富新征程
首日调研工作进入尾声,此次调研不仅让实践团深入理解“千万工程”内涵,更以文化为桥深入探索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通过激活美术馆文IP,带动乡村文旅、研学等产业发展,让村民既是乡村发展的受益者,也是文化振兴的参与者。
“千万工程”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文化则为共富之路添彩。水竹村刘文西美术馆的调研实践,是青春力量赋能乡村的生动缩影。未来,期待更多青年投身文化乡建,以文化创新激发“千万工程”新活力,让文化之美真正转化为乡村共富的动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