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乡村行,实践赋能促振兴
青春筑梦乡村行,实践赋能促振兴
2025年6月30日,阳光热烈而奔放,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共青薪火,栗耘兴乡”社会实践队深入乡村一线,通过座谈交流传递发展思路,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与村民面对面访谈,以多元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展现青春力量与责任担当。
座谈交流:凝聚乡村发展共识
实践伊始,校领导和栗坂村余书记、村民代表、实践团队成员开展座谈。陈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乡村发展需依托本土资源与创新模式,既要挖掘传统产业潜力,也要注入现代发展动能。“乡村的未来在青年,在创新。”他提到,“当看到村里的茶油、土鸭蛋等特色农产品具备的天然优势,接下来要思考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附加值,让好产品走出乡村、创造效益。”
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陈文杰以“品牌化运营”为核心提出建议:“比如榨油匠人的传统工艺,可结合短视频展示榨油流程,让更多人了解‘古法’价值;养殖农户的生态鸭蛋,可通过直播呈现‘散养环境’,传递绿色理念。”同时,他还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所长,将“校地合作”落到实处,“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连接乡村与外部的桥梁,要让理论在田间地头结出果实。”
暖情乡邻:关怀老幼传递温情
座谈会后,实践队分组走访了三户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为他们送上了生活用品和文具,带来了暖心关怀。
在独居老人家中,队员们与有着丰富乡村建设经历的老人交流,听他讲述参与池塘修建、道路修筑的故事,听他们说着“无论做什么事,要有吃苦”的质朴话语,传递着岁月沉淀的智慧。
此外,团队还为每位留守儿童拍摄了纪念照片,照片背面手写着志愿者的祝福——“愿你眼里有光,脚下有路”。“不仅要送物资,更要帮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窗口。”一位志愿者介绍,团队后续将组织“大学体验日”活动,邀请孩子们走进高校参观实验室、图书馆,让梦想在实践中萌芽。
田间访谈:倾听村民发展心声
实践期间,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与村民开展深度访谈,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在细处见真需求,梳理农村发展的痛点与期待。
有的村民投身诸多事务,参与修路时,从采购材料到全程跟进,用心付出。有的村民曾经食不果腹,但现在管理经验丰富,经营着百亩茶油,千余鸡鸭。有的村民自由职业,哪里有事就来帮。“村里路修好了,但晚上没有路灯,老人小孩出行不安全”这是村民心声,不少老人希望增设“老年活动中心”,“平时只能坐在门口晒太阳,要是有个地方能下棋、聊天就好了,忙完农事后也有处可去。”这是村民期望。推动实践把乡村故事、人民心声更好的传播。
此次6月30日的三下乡活动,以 “老幼关怀 - 文化传承 - 产业创新” 为脉络,既解决乡村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也以创意视角激活本土资源,关注到默默为乡村付出的老人群体。未来,活动团队将持续跟进帮扶计划,推动 “校地合作” 常态化,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绽放。让老幼携手、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作者:汤欣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