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码上实践队”在前山村的一天:垃圾分类,共绘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2-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7月8日的上午,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码”上实践暑期实践团队到达了瑞洪镇前山村文明实践站点,准备开展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垃圾分类教学。在这个活动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开始之前,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有趣的垃圾分类游戏和制作各种颜色鲜艳的卡片,以便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些卡片分别代表不同的垃圾类别,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活动伊始,团队主持人首先上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都去哪里了吗?如果我们不把它们分好类,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脏,小动物们也会失去家园哦。所以,学会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主持人的话语,像一股清泉,滋润了小朋友们的心田,激发了他们学习垃圾分类的热情。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们将小朋友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了一位“环保小导师”。这些“小导师”们手持色彩鲜艳的垃圾分类卡片,耐心地向小朋友们展示并讲解每类垃圾的特点和归属。从可回收物到有害垃圾,从湿垃圾到干垃圾,每一个类别都配以生动的实例和趣味的互动游戏,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技能。

“老师,这个塑料瓶是可回收物吗?”“是的,你真聪明!”在“环保小导师”的鼓励下,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提问,积极参与互动。他们还通过模拟投放垃圾的小游戏,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每当有小朋友正确分类垃圾时,现场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整个现场洋溢着欢乐与学习的氛围。
在实践团队的带领下,孩子们很快便掌握了基本的垃圾分类知识。他们一边玩着游戏,一边认真思考如何将手中的卡片归类。有的孩子甚至主动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某些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另一些却不能。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一一解答,使得整个过程既轻松又富有教育意义。
除了游戏环节,实践团队还安排了一个互动问答环节,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每个答对问题的孩子都会得到一份小礼物,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实践团队还向家长们发放了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册,提醒他们在家中也要注意正确分类垃圾。家长们对此表示支持,并承诺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保护环境。
整个活动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期间充满了欢笑和学习的乐趣。结束时,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收到了孩子们亲手绘制的感谢卡,上面写着稚嫩但真挚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这次活动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通过这次垃圾分类教学活动,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码”上实践暑期实践团队不仅传播了环保知识,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青年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为创建绿色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活动结束了,但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明白,这只是他们为环境保护迈出的第一步。在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环保议题,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宋世杰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码上实践队”在前山村的一天:科技筑梦,红色传承
  • 曲园学子走社区:宣传社区卫生,共赴美好生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