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码上实践”暑期营队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在瑞洪镇文明实践站热烈展开。此次活动以“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好家园”为主题,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前山村的小朋友们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活动当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文明实践站内早已布置得井井有条。营队成员们利用精心制作的PPT,结合生动的口述介绍,将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标准以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形式展现给小朋友们。PPT上,色彩鲜明的垃圾桶图标、形象逼真的垃圾实物图片,以及垃圾分类后环境改善的前后对比图,无一不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讲解之后,活动进入了实践环节。营队成员们将小朋友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了一套小垃圾桶和垃圾卡片。这些垃圾桶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进行了明确标识,而垃圾卡片则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垃圾,如废纸、塑料瓶、废旧电池、果皮、剩菜剩饭等。
小朋友们兴奋地围坐在各自的小组周围,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大赛”。他们仔细辨认手中的垃圾卡片,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投放到对应的小垃圾桶中。遇到不确定的垃圾时,小朋友们会积极向营队成员提问,或是与小组成员讨论,力求做到准确分类。营队成员们则耐心解答,适时引导,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活动现场,氛围积极热烈,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乐趣。每当有小朋友正确分类一个垃圾,都会引来其他小朋友的掌声和鼓励,整个实践站充满了欢声笑语。
活动结束后,营队成员们还组织了一次简短的总结分享会。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有的小朋友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后在生活中一定会注意垃圾分类;有的小朋友则说,他们觉得垃圾分类很有趣,希望以后还能参加类似的活动。
此次“码上实践”暑期营队在瑞洪镇文明实践站举办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不仅让前山村的小朋友们学到了实用的环保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保护环境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小朋友们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绿色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码上实践”暑期营队的成员们,也将继续以科技为媒,以实践为桥,连接城市与乡村,传递知识与希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