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过“坎”促共富,党建引领开新篇汇聚青春力量,赋能乡村发展。7月15日至17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科技引领,乡振未来”深蓝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余姚市,“开展两进两回绘宏图,未来乡村看‘浙’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浙江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曾经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群山环绕、风景优美,但可用与耕种的土地却不多。面对不尽人意的自然条件,横坎头村传承红色基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在村委和村民们的努力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红峰共富,党建引领地区新发展实践队走进梁弄镇横坎头未来乡村片区,乘坐共富小火车,感受村庄间红色纽带连点成线的产业规划布局,体会"红峰共富"机制创新的魅力,学习红色文脉全面小康样板示范村庄的宝贵经验。实践队了解到,横坎头村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地区优势,在未来乡村建设体系中带动周边革命老区,形成乡村联结产业新形态,创建美丽富裕的红色乡村。从一村富裕到引领共富,横坎头村生动诠释了“乡村治理聚是一团火”的内涵。一幅共融共富的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

实践队员实地调研横坎头未来乡村片区红芯绿叶,科技开创共富新业态 如果说村村结对是横坎头村在党建引领下抱团发展的有力举措,那么村企合作则是横坎头另一个创新引擎。横坎头村党委与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开展党建联建,坚持红色党建带领绿色发展,以党建为纽带,立足村庄资源与企业现代化农业设施优势联手打造“红芯”现代农业项目。
实践队来到“红芯”植物工厂,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展厅与种植基地,了解党建引领下“红芯绿业,金色共富”的发展模式,进入无土栽培基地近距离接触前沿农业科技。切实感受到“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现代化数字农业工厂在党建联结中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推动农文旅融合、多业态布局,做大绿色产业,共同实现金色收获。打破传统“输血式”村企结对方式,通过项目共建带动全面深度合作,实现“同创业、共成功”,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观红芯植物工厂特色果园,农旅融合田地新面貌为学习当地农业推陈出新、盈利怎收之路,实践队走进横坎头村果乡园和梁弄百果园,聆听果乡园农场主何达峰先生分享果乡园从抛荒变为现代果园的故事,学习了当地果树嫁接、作物套作的先进技术以及轨道运输、自动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了解采摘式果园通过文旅融合获得的巨大收益。
在谈到劳动力逐年减少的情况时,何先生说“如果能有机器代替人采收就好了!”这句感叹让队员深刻感受到机械换人的重要性,明白机械助农机械强农的时代意义。习总书记曾在给当地的回信中说“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特色果园已经在这一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未来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农旅融合的特色农业一定可以越走越远。

实践队走进特色农产果园 村与村抱团、村与企结对……党建联建如同一条条红色纽带,将相关基层党组织串在一起,成为党建引领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关键一招”。民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村内人头攒动、游人如织。红色引领、党建联建并驾齐驱,横坎头村探索出了一条革命老区共富共美之路,为乡村善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联建”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