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要从历史的高地俯瞰,博古通今,总结经验,寻觅农业发展之‘钥‘”。
7 月 4 日,骄阳似火,酷热的暑气阻挡不住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乡链筑,禾为青年”实践团奔赴东林艺术村开展调研考察学习的坚定步伐。这支由 13 名分别来自经管院、新材院、石工院的同学组成的实践团,怀惴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和探索精神,开启了这段实践之旅。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尚在开发中的音乐小镇。在这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彰显着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崭新的建筑整齐排列,静静等待着商户们的入驻,共同奏响繁荣的乐章。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他们踏入了稻蒜种植试验田。田间地头,蒜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在专业人员的耐心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稻蒜种植知识,更亲身体验了下田劳作的艰辛与乐趣。他们挽起裤脚,踏入泥泞的田地,弯下腰。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他们的付出。
接着,实践团走进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在那里,一幅幅生动的图片犹如时光的画卷,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仿佛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袁隆平院士的伟大事迹以及中国粮食发展的波澜壮阔历程。成员们沉浸其中,深受触动,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的决心。对粮食的敬畏之心,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东林艺术村,实践团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当地拍摄宣传片。他们精心策划每一个镜头,用画面展现出乡村的美丽与潜力。同时,他们还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的感悟,为东林艺术村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建议和意见。深入探讨如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如何拓展乡村旅游市场、如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重要议题,致力于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此次调研考察活动,不仅让实践团的每位成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和责任担当。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同时,也把东林艺术村的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经验推广开来,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成功范例。
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重要。为此,我们要廓清各种迷雾、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