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由医学生为主体组建的“红心映长征,医魂护健康”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来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围绕“追忆·做红医精神赓续人”、“关爱·做女性健康护航人”两个专题,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在活动中,实践团队采用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实地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聚焦贵州农村妇女健康素养问题,赓续红医精神,深入乡村一线,把“实践所学”与“群众所需”相结合,对贵州乡村健康、医疗、文化、乡村建设等内容展开深入调研。
二、调研目的
普及生理知识,让女性了解自身生理结构、生理周期等基本生理知识,通过讲解常见妇科疾病的症状、病因和预防措施,促使女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推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
提高社会对基层女性生理健康的关注度,营造关爱女性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女性生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更是促进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女性健康水平的差距,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
实地锻炼,为医学生提供一次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实践机会,锻炼沟通能力、调研能力和服务能力。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责任感,让医学生亲身感受基层百姓的健康需求,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调研方法
问卷以了解土城镇高坪村农村妇女健康素养情况为调查目的。该调查考虑了不同年龄段与职业群体的女性,力保样本的代表性,并对数据进行细致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制定政策建议。
深度访谈法
实践团队对高坪村的村支书、老红军后代进行深度采访。其目的多元且意义重大:一是探寻老红军的英勇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与医者仁心结合起来,赓续红医精神;二是了解当地农村妇女健康素养情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科学宣讲法
实践团队来到当地儿童之家,通过实践教学和互动游戏的方式,为孩子们科普男女身体结构差异、青春期身体变化以及性教育知识,帮助孩子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面对生理的变化。
四、实践调研内容
(一)追忆·做红医精神赓续人
重走赤水之路,再续红医精神。实践团队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在这里,团队成员深入学习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通过实物藏品、雕塑、油画、图片等辅助展品,了解到广大红军医护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在革命过程中展现出的伟大精神。队员们将赓续红医精神,坚定对无私奉献、人道主义及革命事业的支持。
赤诚如火,“医心”焕彩。
红军精神如炬,照亮征尘万里。实践团队来到女红军纪念馆,了解到女红军们在行军过程遇到的各种困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她们行军途中还必须克服女性特有的生理困难。这些生理上的痛苦使得她们承受了比男红军更多的艰辛。作为医学生,更应坚定发展女性健康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信念如磐,“医心”承红。
实践团队来到红军战士何木林故居,专程拜访红军何木林后代——何莉。通过采访交流,聆听红色故事,了解当地农村妇女健康素养现状。从何莉口中队员们知晓中国革命年代广大医务工作者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培弊工作作风、专业技术的红医精神。团队成员将赓续红医精神,培养仁心医者,勇担时代使命。
(二)关爱·做女性健康护航人
聚焦女性生理健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实践团队来到社区儿童之家,开启生理知识小课堂,帮助青少年在青春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实践团队通过主题宣讲、实践教学、互动提问等方式,从知识上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从能力上让学生在遇到青春期及性相关问题时,能通过已学知识和自己思考进行选择和应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性无知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从情感上能够积极地悦纳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引导和激发健康、正向的青春心态。
研在路上,“医心”铸魂。
乡村振兴,健康护航。实践团队发挥自身医学专业特色,走进习水县土城镇高坪村,通过与基层工作者访谈,对当地村民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基层百姓对生理健康的认识如何;另外,实践团队针对当地村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开展了医学科普活动,讲解防晒与防暑的实用知识,增强村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在调研和科普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群众对于性教育认识缺乏,大部份人谈及怀有羞耻感受,且女性生理健康知识宣传不够,很多女性并未做过相关妇科检查。但随着生理健康科普的不断开展,村民们如今提高对生理健康的认识已经不断提高。
五、调研问题分析
调研发现,月经羞耻强化了大众对月经和女性的负面看法,加深了对于月经卫生的认知盲区和对女性健康关心的缺失。比如,月经羞耻让女性有苦难说,卫生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在遇到月经、孕产等妇科问题,或是常见的妇科困扰时,会耻于公开讨论或求医问药。在青春期、产后期、更年期等关键时期,困于病耻感或不充分的健康指导,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谈病色变走访中多数女性表现出了消极的健康观,将健康等同于不生病,陷入了以治病为主,忽视预防的怪圈。宫颈筛查这种普通的检查也要等到身体出现异样才肯去。
性教育缺乏走访发现,不少女性不能正视问题,在妇科疾病发生时,她们常羞于启齿,甚至于就医成了一种的忌讳。特别在有亲属陪同时,女性会回避医生的询问,甚至隐瞒事实。
生育综合风险增高。调研发现,当地女性在选择生育时会考虑身处的社会环境,比如社会地位、身体健康状况和职业发展前景。她们不仅要担心生产的疼痛和后遗症,还要面临潜在的就业歧视、社会脱节等问题。
六、总结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团队赓续红医精神,聚焦贵州农村妇女健康素养问题。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通过调查问卷法,做数据、集民意;通过深度访谈法,挖故事、悟精神;通过科普宣讲法,说知识、传真理;通过实地调研法,下基层、感变化。依托乡村实践得到调研结果提出建议方案。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华。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活动,真正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含义,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责任与价值,深刻理解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社会命运、国家命运相联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绽放,才是青年茁壮成长的正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