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深入乡村实地研学培育兴乡先锋

    发布时间:2025-09-13 阅读:
    来源:丽水学院 ——青衿察乡志社会实践团队

 一、示范村的硬核底气:科技赋能的田野样本
  凤鸣村作为丽水市节水抗旱稻杂交制种示范基地,以高机械投入比例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这里不仅常迎考察,还曾被提议举办全市农业现场会,其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村里复垦地由鹅卵石荒地变良田,村民总结“小田变大田”最优方案,3亩左右田块便于机械平整且兼顾灌溉效率,成当地推广的标准模式。

  
  
  二、机械轰鸣里的变革:效率革命与政策护航
  走进田野,大片平整的水田间,履带式农机的轰鸣声奏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序曲。能适应丘陵坡地,一台抵20多个人工。农机更新迭代的节奏折射出科技兴农的速度:设备通常2-3年更换一次,多在老版本基础上根据农户需求做针对性改进,比如加装防陷履带、优化作业精度。政策的加持让机械化之路更顺畅——购买新机可享补贴,以旧换新政策更能节省三成开支;作业费30元/亩起,随季节微调。同时,机械替代人工不仅破解了“谁来种地”的难题,更让亩均作业时间缩短60%,成为稳定农业生产的核心支撑。

  
  三、多元经营的账本:作物轮作与收益平衡
  这片土地上,多元经营的智慧随处可见:40多亩小龙虾池与稻田形成生态循环,油菜与水稻轮作的模式更让土地“四季不闲”。
  水稻种植的全链条科技感十足:种子区分父本、母本,需精准“赶花”环节已尝试无人机辅助,成本较人工降低40%,效果却不相上下;灌溉系统经受住暴雨考验,复垦地因水源工程完善未受影响;收割后的稻谷一半由政府按2元/斤收购,另一半经加工后市场价达1-1.4元/斤。
  
  四、新农人的期盼:机械化浪潮里的未来图景
  “年轻人不愿下地,机械化是唯一出路。”访谈中,种植户们对未来的期待清晰而迫切:他们盼着新一代能让机械化更成熟、更具规模,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丰收。
  这种期待并非空想——从履带农机到无人机赶花,从复垦地改造到轮作模式,凤鸣村已勾勒出农业现代化的雏形,正如老农所言,就看年轻人接接力棒。
  
  本次研学之旅以科技农业为起点,见证了水稻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的蓬勃力量,见证了科技对农业全方位的变革,坚定了科技报国与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

  
  
  案例研究:
  以凤鸣村为典型,聚焦其科技农业实践,剖析机械化种植、政策扶持与产业融合解决农村问题的路径,为科技兴农与青年返乡提供经验。
  结语:
  凤鸣村靠政策驱动的机械化、作物轮作增效等,实现“效率与质量双提升”。青年学子体会到“新农人”对机械作业的期待,明白乡村振兴需政策、技术、人才联动,未来要以科技为犁、青春为种,耕耘乡村振兴新图景。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