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苏大学子三下乡:以青春智慧暖银发之心,共筑苏式智慧养老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09 阅读:
    来源:丁鹏
2025年盛夏,苏州城的两处安谧院落中,正浸润着一场心灵与时光的温柔对话。在国投宝原养老综合体中心的活动室内,一位鬓发斑白的爷爷正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尝试用刚学会的语音输入功能给女儿发送第一条语音。在椿萱茂·颐天护理院的大厅内,一位奶奶摩挲着衣角,断碎地道出滞后于时代的恐惧,而志愿者安静地坐在老人身边,用温暖的目光传递着理解与支持。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疏离与挑战,这群年轻人与银发长者正在共同编织一张温暖的心灵网络。苏州大学"时岁映迹"实践团7名成员深入两所养老院,为老人们架起跨越数字鸿沟的“暖心虹桥”,用青春智慧温暖银发群体。
为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弥合数字鸿沟、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的号召,推动数字技术在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的普及与应用,苏州大学“时岁映迹”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14日至7月28日开展了“智慧助老,情暖银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跨学院的7名学子一同深入老年社区,将专业知识与代际数字需求深度结合,用科技温度和青春力量为跨越数字鸿沟架设暖心桥梁。

暖心相伴:益智活动融心扉,代际对话愈银龄
在国投宝原养老综合体中心的活动空间内,一场基于老年心理学的团体辅导正在有序开展。“金曲抢答赛”环节中,当《歌唱祖国》的旋律骤然响起,一位身着藏青色外套的爷爷猛地睁大眼睛,率先举起了手;“纸杯叠叠乐”比赛中,68岁的李奶奶手速惊人,纸杯在她手中迅速成型,引得台下老人连连称赞。这些活动作为前期干预,为后续的暖心对谈创造了安全的心理场域。
在安全接纳的氛围中,长者们逐渐开放内心。随着活动进入“心语相诉”环节,志愿者们引导长者开展深度对话。"我注意到您用‘落后’这个词描述自己,“志愿者温和地引导,"能否回忆一下,上周有没有成功学会新事物的经历?"基于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志愿者引导长者识别并重构“被时代抛弃”的自动化负性思维。一位退休教师分享道:“每次看到新科技,都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志愿者运用正常化技术回应:“很多长者都有类似感受,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社会变迁带来的自然反应。”随后通过认知重构技术,帮助长者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速度不能定义个人价值,您积累的人生智慧是年轻人无法企及的。

科技赋能:智能辅导破鸿沟,智慧家居暖银龄
7月18日-7月23日,在苏州国投宝原养老综合体的活动室内,一场以"数字赋能,智慧养老"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苏州大学“时岁映迹”实践团通过系统化的智能技术辅导和场景化的智慧家居体验,不仅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深入探索科技普惠银发群体的可行路径。
在智能手机辅导环节,队员们采用“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方式,重点针对微信视频通话、扫码支付、线上挂号等高频应用场景进行耐心讲解。面对老人们“看不清界面”、“担心按错”等实际困难,团队创新使用高对比度贴纸标记关键功能区域,并编写朗朗上口的操作口诀,极大降低了学习门槛。“终于能自己跟孙女视频了!”一位老人激动地展示刚学会的操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种细致入微的辅导不仅解决了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的现实困境,更通过数字技能的传授重建了老年人与数字社会的连接,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
智慧家居体验与科普环节中,队员们通过现场演示智能音箱的语音控制功能,展示如何通过声控指令完成播放歌曲、查询天气、设置提醒等操作;智能药盒的定时提醒功能和健康手监测设备的使用演示,让老人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养老生活的实际助益。“用说话就能控制家电,这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实用了!”陈奶奶兴奋地表示。这些贴近生活的应用展示,让老年人真切体会到智慧家居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的实际工具。

需求探访:实地调研察实情,深度访谈明方向
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苏州大学“时岁映迹”实践团前往椿萱茂颐天护理院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成员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沉浸式体验,细致记录了养老院现有的设施条件、智能设备配置情况及日常使用场景。在护理院的公共活动区、起居空间和康复训练场所,队员们重点关注了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在使用各类设施和设备时遇到的实际情况,为后续分析适老化改造需求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在扎实的实地调研基础上,实践团成员在国投宝原养老综合体和椿萱茂颐天护理院分别组织了多场深度访谈。访谈围绕三个核心维度展开:一是老年人在使用现有智能设备和养老设施时遇到的具体困难;二是他们对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真实需求与期待;三是对适老化改造的建议和设想。老人们坦诚地分享了他们的使用体验:“手机字太小看不清楚”、“很多功能太复杂,学了就忘”、“希望设备能更简单好用”。这些发自肺腑的建言,为探索适老化改造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系统梳理调研和访谈结果,实践团识别出适老化改造的几个关键方向:操作界面应大幅简化,采用更清晰直观的图标和语音提示;设备功能要聚焦刚需,减少复杂冗余的设置;产品设计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操作习惯。这些发现不仅为智慧养老产品的改进提供了具体思路,也为构建更加老年友好型的社会提供了实践依据。

结语展望:青春伴夕阳,智慧暖银龄
未来,苏州大学"时岁映迹"实践团将继续关注智慧养老领域,定期回访养老机构,持续跟踪老人们的数字生活状况。我们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友好的智慧老龄化社会,让每位老人都能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岁月更迭,技术日新,时岁映迹,步履不停。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数字时代从容前行、尊严生活,这不仅是青年的责任,更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答卷。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