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网格织暖村·青春护老幼,安徽农业大学图书管理中心赴金寨县开顺村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08 阅读:
    来源:鲁泊宁,安徽农业大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安徽农业大学图书服务管理中心组建志愿服务团,于暑期七月七日奔赴六安市金寨县开顺村,开展为期五天的敬老助幼、基层治理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以“网格织暖村·青春护老幼”为核心主题,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帮扶、传递红色精神、防电诈,防溺水宣传、助农劳动4大工作模块,旨在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在实践中书写青春担当。
初抵开顺,锚定实践方向
七月七日清晨,志愿服务团成员们怀揣着期待与热忱,从合肥出发,乘坐高铁抵达金寨县,随后乘车前往开顺村。山路蜿蜒,绿意盎然,车窗外的乡村风光让队员们对接下来的实践充满憧憬。抵达开顺村后,团队第一时间与村负责人对接,安置行李、熟悉食宿环境,并细致考察周边交通与调研条件。
稍作休整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村委会会议室召开。村支书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开顺村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及当前需求,队员们结合专业背景与实践主题,围绕“如何防电诈溺水宣传”“敬老助幼项目的落地路径”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我们村老龄化程度较高,留守儿童也有不少,加上基层治理需要新鲜血液,你们的到来正好能补上这些缺口!”村支书的话语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此次实践的意义。

图为村支书在给队员们开组会。鲁泊宁供图
午后,队员们兵分多路走访村民。夏日的乡村蝉鸣阵阵,队员们沿着村道挨家挨户拜访,用亲切的语言与村民拉家常,熟悉村中环境。在李奶奶家,队员们不仅帮她打扫了庭院,还详细讲解了关于农村养老、儿童关爱等利好政策。“这些政策说到我们心坎里了!”李奶奶笑着竖起大拇指。走访结束后,队员们通过QQ空间推送当日调研见闻,让更多人关注开顺村的发展。
普法助农,情暖乡邻心田
次日清晨,队员们在村委的协助下,开启了“普法助农”行动。上午,队员们走街串巷,向村民发放反诈宣传单,结合真实案例讲解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陌生电话让你转账,千万不能信!”队员小张用通俗的语言向水果店王大爷科普反诈知识,王大爷连连点头:“你们年轻人懂的多,以后我接到可疑电话就找你们问问!”
下午,队员们来到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盛夏时节,蔬菜长势旺盛,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队员们立刻加入劳作队伍,有的帮忙采摘黄瓜,有的搬运蔬菜,有的帮着给蔬菜浇水降温。天气闷热,不光人要避暑乘凉,植物也要浇水消暑。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队员们的热情。“这些大学生真能干,干活不比我们差!”种植户张大哥对队员们赞不绝口。与此同时,团队联合当地卫生所开展义诊活动,医生为村民测量血压、诊断常见疾病,队员们则帮忙登记信息、引导秩序。李阿姨体检后感慨:“在家门口就能看医生,太方便了!”
童心向党,红色精神传承
七月九号的实践聚焦“助幼”与“红色教育”。上午,队员们联合开顺村村委,在村活动室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支援团队买了牛奶糖果,休闲零食以给孩子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针对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队员们设计了“情绪树洞”“梦想拼图”等小游戏,引导孩子们倾诉心事、树立理想。在学业辅导环节,队员们根据孩子的年级与学科需求,一对一进行作业讲解、知识点梳理。“姐姐,这道数学题我终于会做了!”五年级的小朋友兴奋地向队员展示解题过程。此外,队员们还组织了绘画、手工等兴趣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午后,队员们带领留守儿童前往红色电影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孩子们聆听讲解员讲述记录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的红色电影,驻足观看珍贵的历史文物。在纪念碑前,队员与孩子们一同献上鲜花,深深鞠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要好好珍惜!”讲解员阿姨的话让队员们与孩子们若有所思。返程路上,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红色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生根。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与红色纪念馆的合影,传递着青春与红色精神的交融。

图为队员们参观红色电影纪念馆。鲁泊宁供图
网格治理,青春赋能乡村
十号,队员们深入参与基层治理实践。上午,队员们跟随乡村网格人员开展日常工作:有的协助整理村民信息台账,有的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河边、街道旁垃圾,有的开展防溺水巡查,向村民发放防溺水宣传单。“这些杂草清理干净,村里更漂亮了,”网格员大哥对队员们的工作表示认可。队员们切身体会到,基层治理需要“细针密缕”的耐心与“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图为队员们在防溺水宣传。鲁泊宁供图
下午,团队开展“网格员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同时推进“百校·千镇·万村”大调研。队员们走村入户,与村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看法与建议。“网格员很负责,经常帮我们解决问题!”村民的积极反馈让队员们备受鼓舞。调研结束后,队员们连夜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为优化开顺村网格治理提供参考。队员们从“治理参与者”到“数据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展现了青春智慧在乡村治理中的活力。
总结反馈,青春续航振兴
七月十一号是实践最后一天,队员们与开顺村村委召开总结交流会。会上,队员们分享了五天来的收获与感悟,也坦诚提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如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网格治理的信息化升级等。村支书对团队的付出表示感谢:“你们的实践很扎实,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希望未来能继续合作!”
午后,队员们收拾行李,与村民们依依惜别。“孩子们,常回来看看!”李奶奶的叮嘱让队员们眼眶湿润。汽车缓缓驶离开顺村,五天的实践虽短,却在队员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开顺村的一草一木、一老一幼,都让我们懂得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意义。

图为队员们的合影。梁誉轩供图
结语
此次“网格织暖村·青春护老幼”三下乡活动,安徽农业大学图书管理中心志愿服务团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在敬老助幼中传递温情,在基层治理中贡献智慧,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信念。队员们不仅为开顺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在实践中锤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高校+乡村”的实践模式,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绽放绚丽之花。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