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聚焦椒生猕猴桃,助力乡村共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6 阅读:
    来源:刘思瑜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特色农产品商业化发展痛点,8月1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杨陵区椒生村实践队走进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椒生村,调查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情况。
椒生村全村户籍人口1116人,共275户,其中常住人口仅460人,村里老年人居多。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骨干 5 人,吸纳了四五十户村民参与,且参与者基本均为猕猴桃种植户。该村猕猴桃种植面积约 850 亩,品种结构丰富多元,涵盖翠香、徐香、金猕、红阳等多个优质品种,其中金猕凭借口感清甜、营养丰富的优势,市场价达到 12-15 元 / 斤,相较于其他品种收益更为可观,但由于其对技术要求更高,种植难度较大,在当地的种植面积较少,未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增收潜力。

椒生村猕猴桃产业园现状(王悦摄)
实践期间,团队秉持 “精准调研、务实分析” 的原则,创新采取“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深入田间地头、村委会及农户家中,系统梳理当地猕猴桃种植、采摘、销售全产业链现状。在与椒生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深度交流中,实践队队员详细掌握了当地猕猴桃的销售实况。目前村里猕猴桃的销售主要依赖传统的客商收购模式,外地客商上门收购是最主要的交易方式;线上售卖则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参与农户数量少,且交易模式极为零散 —— 仅少数农户会通过熟人介绍在网上接单,既没有统一的运营团队统筹管理,也缺乏专业的推广策略支撑,完全未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线上销售体系,难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

村委会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讲解村子猕猴桃产业情况(王悦摄)
在深入调研与分析后,实践队队员逐步揭开了当地猕猴桃线上销售推进缓慢的深层原因,首先,线上销售主要依靠互联网操作,但对村里的大部分老年人而言,网络操作难度已超出其能力范围,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和流程时,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这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线上销售的发展。其次,猕猴桃作为生鲜水果,无法长期储存。网络订单存在不稳定性,一旦订单骤减,成熟的果子不能被及时摘下,就会面临变质的风险。相比之下,传统的客商收购模式虽然利润空间比较有限,但是胜在稳定,种植户们基本不用担心亏本问题,省心省力。

实践队队员访问村委会工作人员(王悦摄)
此次调研中,实践队系统收集了椒生村人口数据、猕猴桃产业分布、种植技术难点及销售模式等信息。这些一手信息填补了团队对当地情况的认知空白,使其对当地实际发展状况更加了解。这为后续调研划定了清晰范围、明确了重点方向,让后续工作有具体情况可依、有实际问题可解,避免了资源浪费与方向偏差,为调研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扎实支撑。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