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5日,汉江师范学院“文韵传情,语通万家”乡村振兴推普先锋队奔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沙溪乡,开展推普调研活动。在这片厚植民族风情的土地上,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的知识,深入当地居民生活,开启了一场普通话推广与文化交流的温暖之旅。
满怀热忱,奔赴山乡。清晨,推普小分队便启程前往沙溪乡。五名队员怀揣着对推普事业的热忱,跨越城市的喧嚣,驶向那片充满希望的乡村土地。山路蜿蜒,风景如画,但队员们的心早已飞往调研地。大巴车在公路上平稳行驶,车里一片安静。队员们人手一份调研资料,认真翻阅着关于普通话推广政策、语言学知识以及当地方言特点等内容。这些资料是成员们在出发前精心准备的“武器库”,队员们深知,只有充分了解普通话的推广背景和当地语言环境,才能在调研中做到有的放矢。
抵达沙溪乡后,队员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带着精心准备的调研问卷,穿梭在石门村每一户人家。队员们深知,只有深入村民的生活场景,才能真实地了解普通话在当地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您好,我们是推普调研队的,想邀请您填写一份关于普通话使用的问卷。”队员们敲开一户户村民的家门,用礼貌而热情的态度介绍来意。村民们对这支年轻的队伍充满好奇,也对普通话调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耐心地向村民解释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调研。对于一些不识字的老人,队员们会逐字逐句地读给他们听,并帮助他们填写问卷。村民们也积极配合,有的村民甚至主动分享自己学习普通话的经历和感受。
在石门村,队员们遇到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老人用方言与队员们交流,但当提到普通话时,他眼中闪过一丝自豪:“我的小孩都在外工作,普通话都说的很好哩”。一位在工作间隙休息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告诉队员们,孩子在学校学习普通话,回家后也会教他。他希望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将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队员们深受鼓舞,也感受到了普通话在乡村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返程的大巴上,队员们分享着自己在调研过程中对语言力量的深刻体会。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知识的桥梁、文化的纽带。队员们在新闻稿中写道:“当我们用普通话与孩子们交流时,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求知欲;当我们鼓励中年人大胆说普通话时,感受到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当我们用方言与老人唠家常时,体会到语言传承的温度。语言,连接着每一个乡村家庭,也连接着乡村与外面的世界。”
在沙溪乡的调研落幕,但推普先锋队的推普之路才刚刚开始。文韵传情,语通万家——乡村振兴推普先锋队将继续用语言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桥梁,用普通话开启乡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