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红芯引领践初心 推普赋能助振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黔里相传 艺声相伴”实践团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专项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5年7月10日至23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黔里相传 艺声相伴”实践团,赴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党建为核心引领,将艺术专业优势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聚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线,构建“党建+推普+多元服务”实践体系,在苗乡大地书写青春担当。

 
 

  一、党建领航定方向 校地协同夯基础

  实践团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实践全过程,以“需求导向”锚定实践坐标,历经两个月系统筹备筑牢实践根基。主动对接共青团松桃苗

 
 

  族自治县委、九江中学等当地部门,精准明确非遗传承、美育支教、生态保护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四大核心任务,确保实践方向与乡村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同时,组织师生专题研学松桃苗族历史文化、教育发展现状及乡村振兴战略政策,重点深挖石梁乡胜利村等松桃县红色遗址的革命脉络,夯实“党建引领+志愿实践”融合根基,为后续推普及各项服务工作落地见效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践优势。

  二、调研筑基明需求 分层推普强交融

  实践团坚持“调研先行”,以精准掌握基层语言使用现状为推普前提,深入中南门古城、蓼皋街道团山社区、松桃村晚及周边村落,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完成覆盖300余位居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摸排,重点关注老年群体因方言阻碍日常沟通、儿童语言学习关键期需求、农户农产品交易语言障碍等问题,清晰掌握“苗汉居民交流”“家校互动”“农产交易”三大核心场景的语言痛点。在此基础上,实践团分层推进推普工作:在共青团松桃县委、九江中学等阵地设立“红色推普角”,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普及普通话知识;在“七彩假期”暑期托管班开设“讲好普通话”主题课程,通过苗汉语言对比、绕口令挑战、“字正腔圆”小游戏等互动形式,帮助学生在趣味中提升普通话发音技巧与应用能力,同时深入团山社区为村民普及基础沟通话术,让普通话成为促进民族交融的“连心桥”。

 
 

  三、推普+民生科普 多维服务助振兴

  实践团立足松桃群众实际需求,将普通话推广与禁毒、气象、反诈等民生科普深度融合,联合松桃县气象局、团山社区等单位开展系列专项服务。在禁毒课堂,团队用苗语“毒草”与普通话“毒品”对比教学,通过情景剧演示“陌生人递烟拒绝话术”,发放《禁毒普通话手册》;在气象科普方面,构建“党建联建+科普惠民”体系,结合松桃多雨易涝特点,教村民掌握“暴雨蓝色预警”等标准表述,模拟“气象预警播报”场景让村民用普通话复述预警信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反诈宣讲中,针对“冒充客服诈骗”等常见案例,设计“电话核实对话练习”,指导村民用普通话清晰沟通“拒绝转账”等关键内容,切实以普通话为载体,让民生科普知识“听得懂、用得上”,筑牢基层群众安全防线。创新“普通话培训+数商兴农”模式,联合团松桃县委、强村富民综合发展公司开展“青耘中国 语通销路”直播,实践团成员用普通话讲种植过程与产品优势,穿插“1分钟普通话小课堂”。单次直播吸引4.1万观众。

  


















四、红色铸魂融推普 初心传承启新程

  实践团深挖松桃红色资源,将石梁乡胜利村红色教育与推普工作紧密结合,推动红色基因与通用语言同传承。团队赴石梁乡胜利村走访红军标语墙,用普通话逐字解读“打倒国民党”等革命标语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邀请村里老党员以“方言+普通话” 双语分享胜利村 “红军借粮”“苗汉联防抗敌”的红色故事,实践团成员与驻村第一书记同步用普通话复述讲解,帮助青少年及村民更清晰理解革命历史;组织“红色故事演讲赛”,鼓励当地学生用普通话讲述胜利村革命事迹,在语言表达中深化对党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切实让红色教育通过普通话“活”起来,让革命初心通过语言传承“亮”起来。

  此次实践活动覆盖松桃苗族自治县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村、企业等共计8个单位,直接服务居民及学生300余人,实践事迹被中国青年网、湖北高校思政网、铜仁日报等20余家国家级、省市级主流媒体报道,引发良好社会反响。实践团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党建红引领艺术美+推普实”理念,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推动松桃乡村振兴、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力量,以青春之姿接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高校智慧。(通讯员:靳良晨)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