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秘蚕桑产业,传统与现代碰撞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
  8月27日,“星火耘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四川省中江县通济蚕桑产业园,这里是中江“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从传统养蚕到全产业链开发,从人工劳作到智能管理,团队期待在这片桑田上,找到古老产业焕发新生的答案。
  近年来,中江县通济镇靠科技创新推动蚕桑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其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桑园标准化、养蚕数字化,2025年春蚕单产破60公斤、总产120吨,茧价涨20%;省农科院培训210余人次促单产升6.2%,还开发桑枝菌、桑芽茶等衍生产业,每亩收益增2万余元,形成“种桑-养蚕-深加工”循环链。目前该产业覆盖10个乡镇、超万亩桑园,成全县农业现代化标杆,为乡村振兴赋能。
  上午的蚕病防控参观,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产业精细化管理:标准化蚕房内,技术人员开展视诊,查看蚕卵、蚕体与食桑情况,观察体色、活力等是否异常,记录蚕沙、死蚕,初筛疑似病蚕;随后,疑似样本送实验室,镜检员通过显微镜查有害生物、测病理变化,判断病害类型与感染程度,记录结果形成报告,及时反馈并提防治建议,同时整理数据、维护设备,为蚕桑生产筑牢“健康屏障”。
  午后,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参观养蚕基地,并细致讲解关键注意事项。桑蚕作为重要经济动物,养殖收益可观,既能带动农户增收,更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其生长对环境要求极高,蚕房温度、湿度需严格控制;喂食桑叶时,既要保证铺设均匀,不同生长时期的喂食量也得精准把控,否则易出现大小蚕差异,直接影响桑蚕品质。这些精细化管理不仅能保障桑蚕健康生长、提升蚕茧与蚕丝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帮助农户稳定收益、增强养殖信心,推动当地养蚕产业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其经济拉动作用。
  夕阳下的桑田泛起金色光泽,队员们的实践日志又添了新内容: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开发”,从“经验种植”到“科技赋能”,蚕桑产业的转型之路,正是中江乡村振兴的缩影。团队计划将今日收集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理念整理成报告,为产业园的“红色文创”项目提供参考,让老产业在青春智慧的加持下,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通讯员 李志越)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