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农学子探访雪岩故里:解码徽商之源,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徐帅
  2025年8月11至15日,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雪岩故里,徽商之源”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9人,在指导老师卢莹的带领下,深入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临溪镇,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文化传承为根、以产业调研为脉、以青春创新为魂,通过多维度的深度实践,探寻徽商文化之源,赋能临溪镇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徽派古建探秘:解码建筑中的文化基因
  
  实践首日,团队成员便走进湖里村胡雪岩故居。粉墙黛瓦在光影中晕染出水墨意境,马头墙翘角勾勒出天际线的历史剪影。"一走进村里,雕花窗棂漏下细碎阳光,天井里的青苔映着蓝天,一砖一瓦都藏着岁月的温软。"队员在实践日记中这样写道。
  
  图为雪岩故居内部 张思辰摄
  
  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实践团深入了解了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平凡到不凡的一生。故居中"戒欺"匾额彰显徽商诚信为本的商业伦理,精巧的排水系统体现"四水归堂"的设计智慧——四面屋顶向内倾斜,雨水沿檐角汇入天井,既解决排水问题,又暗含"财不外流"的古老寓意。团队成员通过这些建筑细节,直观感受到徽派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与人文思想。
  
  图为在雪岩故居听胡雪岩生平讲解 张思辰摄
  
  特色产业调研:探寻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实践期间,团队深入当地特色产业一线调研。在被誉为"江南第一牛"的绩溪小黄牛养殖场。养殖厂负责人余振华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绕溪小黄牛的特色养殖模式。"我们的黄牛常年在山林间自由放养,以天然牧草为食,肉质鲜美细腻,形成了独特的品质优势。"余振华自豪地说,"通过不断更新养殖技术,我们已获得多项行业认证,打造出了一张响亮的绕溪名片。"
  
  在余振华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深入养殖棚区,近距离观察小黄牛的生长发育环境。同学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与养殖人员交流探讨,详细了解日常饲养、疫病防治、品质管控等各个环节。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传统养殖业的提升作用。
  
  图为实践团与余振华同志交谈养殖模式 张思辰摄
  
  据了解,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绕溪小黄牛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政府通过搭建电商平台、组织展销活动、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使这一特色农产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实践团带队老师表示:"通过此次调研,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特色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更看到了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我们将把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创新思路,为传统村落焕发新生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在养殖场大门口与余振华同志合影 路人摄
  
  乡村振兴调研:倾听乡音汇聚民智
  
  实践团深入临溪镇各个村落,开展乡村振兴大调研。队员们走访雄路村、临溪村等村庄,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现状和民生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发展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走访让我们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热点与机遇,增强了服务基层的社会责任感,也提升了深厚的乡土情怀。"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中写道。
  
  图为实践团乡村调研张思辰摄
 
  
  此次实践是青春与使命的双向奔赴。安徽农大学子以青春之我,解码徽商之源的文化密码,探寻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在临溪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绚烂画卷。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