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志愿服务队在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塘垭村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收官。当日下午,总结大会在徐家镇中心小学举行。徐家镇相关领导、村干部、学校师生、家长及全体志愿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7天实践中的温暖瞬间。
大会伊始,《融情于课,爱撒乡间》短片播放着7天的点滴:从队员们带着文具和教案走进徐家镇中心小学,到书法课上的墨香、手工课上的布花、作业辅导时的耐心讲解,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孩子们暑期最鲜活的记忆。七天的时光里,队员们通过课堂支教、走访调研、文化互动编织起情感的纽带,将城乡情谊深深植根于这片山乡沃土,种种镜头勾勒出教育帮扶与情感交融的生动图景。
短片结束后,塘垭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国胜发言:“志愿者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是让山里孩子看见更大世界的光。”他表示,希望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徐家站开展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能继续延续下去,不仅助于推动教育振兴,还希望通过对徐家镇更多宣传推动产业振兴,共同为乡村振兴大业添砖加瓦。
随后,与会领导为“逸师公益爱心课堂”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陈佳琪等孩子举着烫金证书的模样,成为现场最鲜活的成长注脚。
接着,优秀队员代表邓晓涵发言提到:“走街串巷做问卷时,王大爷拉着我们讲塘垭村的故事,临走塞给我们一袋自家种的李子;书法课上,孩子们用歪扭的字写‘谢谢’,比任何奖状都珍贵。”她提到走访时村民递来的热茶、孩子们眼里的光,“这些让我们懂了,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把知识变成孩子们喜欢的样子,把陪伴变成他们心里的光。”
图为徐家镇领导、学生代表和全体志愿者合影 李梦珂摄
这场总结大会,不是终点。正如优秀队员代表邓晓涵所说:“青春的脚印留在塘垭村的泥土里,而关于成长与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当志愿者们挥手告别,村口的老槐树下,孩子们挥着的证书边角,在夕阳里闪着光——那是乡野间不灭的星火,也是未完待续的约定。
记者:杨璐僮
摄像:李梦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