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踏寻二七星火,赓续红色乡音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出于学习、传承、发扬红色精神的目的,6月26日上午,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踏寻二七星火,庚续红色乡音”红色实践团队赴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参观学习。
  
  在城市的喧嚣中,二七纪念塔静静矗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它不仅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伟大革命精神的丰碑。6月26日,实践团队(组长:岳婧,组员:王喆尚国帅)一同走进二七纪念塔,探寻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领悟永不磨灭的二七精神。
  
  历史的回响:于与纪念堂学习“二七”历史
  
  为了深刻学习二七精神,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二七纪念堂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进行参观学习。
  
  [图注:位于郑州的二七纪念堂]
  
  为了反抗注意封建军阀的残酷剥削与压迫,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全线大罢工,这场大罢工如惊雷一般震撼整个中国,彰显出中国工人阶级强大的力量与坚定的斗争决心,但却被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残酷镇压,制造出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二七纪念塔的诞生正是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场伟大的罢工运动和英勇牺牲的烈士,它承载了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团结奋斗、一心向党的爱国精神和追求正义、捍卫权益的奋斗精神,这些精神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宝贵财富,也激励着后人传承革命传统,为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而努力。
  [图注:二七纪念堂的历史记忆]
  
  不朽的丰碑:走进二七纪念塔参观文物
  
  [图注:矗立在郑州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
 
      当踏入二七纪念塔,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塔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全过程。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工人们艰苦的生活和坚定的抗争;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实物,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讲解员深情的讲述中,林祥谦面对敌人屠刀,宁死不屈,高呼“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的英勇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施洋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奔走呼号,最终慷慨就义的场景令人动容。这些革命先辈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正义和公平的不懈奋斗,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漫步在塔内,我们还能看到不同历史时期郑州的发展变迁。从一个被战火洗礼的城市,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现代化都市,郑州的蜕变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与腾飞。而二七精神,始终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郑州人勇往直前,拼搏奋进。
                   [图注:二七纪念塔内的城市记忆]
  
  时代的担当:传承二七精神
  
[图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纪念雕塑]
  
  如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早已告别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但二七精神却历久弥新,永远闪耀着光芒。它是坚定信仰的象征,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都要坚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它是忠诚为民的体现,提醒我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它是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旗帜,鼓舞我们在面对困难和不公时,要敢于挺身而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它是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让我们懂得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无私付出,不计个人得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让我们从二七精神中汲取力量,将其融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二七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让二七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撰稿:王喆 尚国帅
  摄影:岳婧 王喆 尚国帅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