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燕山大学“街巷暖阳”实践队赴山东省威海市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燕山大学街巷暖阳实践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助力城乡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八位学生,怀揣着对知识的运用热情与服务社会的诚挚之心,奔赴山东威海,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征程。这场历时6天、跨越城乡的接力服务,是燕山大学学子用专业与热忱践行“把小事当作大事办”的生动答卷。
       专业为基,双线破解民生难题
       实践过程中,团队精准聚焦城乡发展中的两大关键场景:旅游型社区的环境治理重压与农村的数字鸿沟、劳动力短缺。7月29日至31日,韩乐坊社区成为实践的首个战场。队员们从环境工程专业视角出发,将游客行为调研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通过高峰时段200份《环境行为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精准定位“垃圾随手扔”主因,并据此设计、发放文明引导材料;通过宣讲《文明旅游・守护威海蓝》,联合商户共同深度清理油污地面等卫生死角;同时,对社区儿童读书区进行系统整理,运用专业知识优化公共空间布局。环境专业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污染控制、承载力分析等知识,切实融入垃圾分类优化建议以及生态修复方案之中,让社区治理增添了“科技含量”。
       8月1日,团队转战湾头村,将服务重心迅速转移到“助老扶农”方面。针对农村老人面临的“用机难”问题,成员们举办《农闲学技能・数字助生活》讲座,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查询天气、进行视频通话,并发放自制的《操作图解手册》;在农忙时节劳动力紧张之际,成员们深入田间帮忙除草、整理农具,为留守老人解决燃眉之急。环境专业优势再次彰显——在帮扶过程中巧妙融入农药科学使用以及面源污染防治知识,使农活协助变成生态知识课堂。此外,团队成员还聚焦“平安乡村”建设,宣传防火安全知识、调解邻里矛盾,集中清理主干道环境,为独居老人整理院落。
      长效为锚,青年智慧激活持续动能
      区别于传统志愿服务的“一次性”行动,实践队着力构建“调研-服务-长效”闭环。在社区,他们与韩乐坊签订《志愿服务共建协议》,承诺旅游旺季前提供线上指导、定期更新儿童书单,将“突击服务”延伸为常态支持;在农村,基于50份《农活需求》及《手机使用》问卷分析,向村委会提交《设立“手机便民服务角”建议》,推动建立村干部驻点帮扶机制,让数字助老扎根乡土。
      成果为证,小行动书写大文章
      六天深耕,硕果初显:社区小吃街环境焕然一新,形成可复制的“旅游旺季引导”经验;农村老人跨越数字门槛,主干道重现整洁;更凝练出含城乡痛点分析、实效评估及3-5条推广建议的《威海社区与农村服务调研报告》。
当“街巷暖阳”在威海城乡同时亮起,燕大学子以专业与热忱证明:青年服务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至”。他们用脚步丈量需求,以科技赋能传统,在解决“小问题”中书写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文章”,让青春在为民服务的坐标中绽放出坚实光芒。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