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6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垄上律行”普法实践团16名师生奔赴南京市高淳区,以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通过“红色铸魂+精准服务+数字创新+长效共建”的实践路径,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基层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服务,在高淳的乡村与校园间,奏响了青春普法的嘹亮乐章。
一、红色研学:在历史坐标中锚定法治方向 实践团充分挖掘高淳红色资源,以高淳老街、西舍村革命旧址为“法治课堂”,设计专属研学路线。在展示新四军“减租减息”政策的史料前,队员们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法治初心;面对斑驳的《军民公约》展板,通过“你问我答”的互动形式,让村民直观感受革命年代“以法护民”的实践。这种“边走边学、边讲边悟”的模式,不仅让队员们深化了对法治精神的理解,更让红色法治基因在基层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二、英烈缅怀:在精神传承中坚定普法信念 7月4日上午,游子山烈士陵园内气氛肃穆。实践团师生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整理缎带,随后庄严重温入团誓词。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俯身擦拭烈士墓碑,认真聆听烈士们在艰苦岁月中,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维护群众权益的感人事迹。“革命先辈把‘公平正义’刻进行动,我们更要把‘普法为民’扛在肩上”,一名队员在活动日志中这样写道。
三、数字普法:让法律知识“玩着学” “大家看这个动画,小明的压岁钱被父母随意支配,这样合法吗?”在高淳区青少年暑托班,实践团带来的“AI+普法”小程序引发热烈反响。该小程序包含“动画释法”“闯关答题”“案例查询”三大模块,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中与生活相关的条款,转化为生动的动画场景和趣味游戏。孩子们踊跃参与互动,在轻松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种方式比单纯说教管用多了!”
四、童心守护:校地携手送法进校园 为筑牢未成年人法治防线,实践团联合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法学院,在高淳当地开设暑期普法培训班。课堂上,队员们通过情景剧演绎“校园欺凌如何应对”“陌生人搭讪该怎么做”等场景,用真实案例解析法律边界;课后,向孩子们发放团队自编的《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手册》和印有法律小知识的文创书签。“我知道了遇到危险要找警察,还能靠法律保护自己!”一名参与课程的小学生自豪地分享收获。

五、长效共建:让普法服务“常在线” 此次实践活动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校地合作的新起点。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法学院与高淳区相关部门、社会组织达成共识,未来将建立“垄上律行”普法驿站,定期派驻师生开展法律咨询、更新普法课程、组织志愿帮扶,推动“三下乡”实践从“短期活动”转变为“长效服务”,让法治阳光持续照亮基层角落。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红色+法治+数字”的实践模式,不断升级“垄上律行”服务品牌,让青春力量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法治动能。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垄上律行普法实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