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绿脉入乡探生态,朱鹮黑米话振兴——长安大学“绿脉兴乡”实践队赴洋县草坝村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长安大学“绿脉兴乡”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开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2025年7月10日至14日,长安大学“绿脉兴乡”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在指导老师殷峰的带领下前往陕西汉中洋县草坝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村民访谈、成员讨论等多个方式破译当地“生态兴乡”的成功密码,了解生态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为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贡献青春力量。


 生态绿耕融科技 发展保护两相宜

实践队首站走访了中科院洋县黑米朱鹮栖息地案例试验田、有机粮油示范基地及邦淇菜籽油基地。田野间作物长势喜人,白色诱捕器点缀其间,田野旁悬挂着成列的太阳能杀虫灯,为生态作物构筑起“防护网”,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的生态图景。
为摸清当地耕地种植模式,实践队与村委工作人员展开座谈。了解到了当地兼具智慧与科技的举措,既守护了生态安全,又实现了农业高效发展,彰显了生态绿耕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成效。
 

 
有机产品拓增收 民生福祉节节高
 
村委人员称,生态保护需经济支撑,有机作物是当地致富核心,村民借此将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培育出黑米醋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在村委协助下,实践队到有机产品体验馆了解运营模式,工作人员介绍了产品体系、销售情况及 “主辅联动” 经营格局。
漫步村落,整齐的民居与整洁的环境相映成趣。调研途中,村民主动将新鲜青果递到队员手中,酸甜的滋味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传递出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满足——生态向好带来的获得感,正化作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朱鹮展翅引关注 生态发展聚合力
 
实践队第三站走进朱鹮生态园,在工作人员讲解下,系统了解了朱鹮的生活习性、保护历程及救助工作。在生态园宣教馆中,图文展板与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朱鹮保护的“中国方案”,作为国家珍稀动物保护的典型案例,其成功实践凸显了我国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
朱鹮的存在不仅是生态名片,更激活了当地旅游经济。据队员走访的酒店经营者介绍,当地住宿行业借助朱鹮这一特色名片,逐渐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共同延伸“生态兴则产业兴”的发展逻辑。
 
 
实践感悟凝共识 思政教育见实效
   从生态种植到有机产业,从朱鹮保护到旅游兴起,草坝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实践队员深刻领悟绿色发展的实践伟力。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殷殷嘱托,通过在草坝村的实地调研,深刻地领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挖掘和理解了“两山理论”,坚定了将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理想信念。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