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触摸烽火记忆,传承赤子国魂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能源工程系“星火青传队”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青石板路延伸向前,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那段烽火连天的壮阔历史,铺进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能源工程系“星火青传队”暑期三下乡实践队的视野。7月5日,实践队深入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纪念馆,以青春之眼解码红色抗日精神,让革命岁月的精神火种照进当代青年的成长之路。

观展馆:以实物为证,触摸抗日精神的历史温度

  “大家说说展馆里最让你心头一震的展品是什么?”实践队指导老师王老师的提问刚落,队员肖竣元便快步走到展柜前,指着一把锈迹斑斑的步枪说:“这把步枪枪管都磨得发亮,枪托还有好几处修补的痕迹,但枪身上‘还我河山’的刻字依然清晰讲解员说:“这是吉鸿昌将军部队在多伦战役中用过的武器,当年战士们就是用这样简陋的装备,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长城沿线跟日寇拼杀,这种‘以弱抗强’的勇气太戳心了!”听着讲解员讲述1933年同盟军收复多伦的辉煌战史——那场持续五天五夜的激战中,战士们踩着积雪冲锋,棉衣单薄却斗志昂扬,再看着展柜中泛黄的作战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队员们仿佛听见了当年的冲锋号声。

图为讲解员向团队成员讲解收复失地的故事。刘霏霏 供图

  在“铁血军魂”展区,一组记载着战士们日常开销的账本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当时每名战士每天只有半斤口粮,却主动省下两成支援伤员;军装破了就用补丁摞补丁,愣是把新军装让给前线新兵。”讲解员的话让队员任思静红了眼眶:“这哪是账本啊,分明是‘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记录!咱们学能源专业做实验时总说要精准计量,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这样精打细算支援前线,这种严谨和奉献,不就是我们该学的吗?”大家围着账本展开讨论,结合专业特点琢磨出“红色精神+专业实践”的传播思路:“比如把战士们‘节约物资保前线’的故事,转化为实验室‘节约能源搞科研’的案例,让同学们觉得红色精神离专业学习不远。”

  移步“军民同心”展区,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正对着“群众连夜赶制棉衣”的油画驻足。队员们主动上前交流:“爷爷,您对这段历史一定很熟悉吧?”老人转过身,指着画中推着独轮车送粮的百姓说:“我父亲当年就是这样,推着自家的口粮走了几十里山路支援同盟军。他总说‘军队守国门,咱老百姓就得做后盾’,这军民一条心的劲儿,最有力量!”老人的话让队员们深受触动,联想到前期调研“00后偏爱沉浸式体验”的结论,当即决定把这类军民互助故事改编成情景剧脚本,计划回校后联合话剧社排演,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访旧址:以故事为桥,激活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在纪念馆后院的同盟军誓师旧址,斑驳的石碑上“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依然遒劲有力。队员们围坐在此,结合史料重温吉鸿昌将军“恨不抗日死”的壮志豪情时,主动邀请来参观的市民、学生加入讨论。“您觉得当代青年应该从抗日精神中汲取什么?”“用什么方式能让年轻人更愿意了解这段历史?”面对提问,退休教师刘阿姨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孩子生活太顺了,得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安稳是怎么来的。光看展牌不够,得让历史‘动’起来,比如搞个VR体验,让他们‘走进’当年的战场,才知道先辈多不容易。”

  刚放暑假的高中生小周则说:“我们刷短视频时总能刷到历史故事,但很多太枯燥。要是能像做科普动画那样,把同盟军的战史做成几分钟的短片,配上热血音乐,肯定有人看!”这些建议让队员们眼前一亮,大家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可以结合咱能源专业的三维建模技能,复原多伦战役场景;还能把将军们的家书做成有声故事,配上老照片做成短视频。”

  在纪念馆的互动留言区,队员们看到不少参观者写下的感悟:“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曾为我们负重前行”“青年当自强,不负先辈热血”。队员们灵机一动,发起“青春接力话传承”活动,邀请参观者在便签上写下对当代青年的期望,再由队员们用漫画形式画出来。一位退伍军人写下“敢担当、能吃苦”,队员们当即画了幅“青年学子在实验室攻关”的漫画回赠,引来阵阵掌声。

  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同盟军“军规十条”时,特别提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传承,队员们立刻联想到校园生活:“这就像咱们学生干部要公平公正组织活动,不能搞小圈子一样!”大家决定把这类军纪故事与校园文明建设结合,设计成“红色纪律小贴士”海报,张贴在教学楼和宿舍区。

研与行:调研开路,让红色精神“活”在当下

  实践队精心设计了180份问卷,奔走在纪念馆周边社区、校园和街头,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数据梳理时,队员们发现:85%的受访者都认可红色抗日精神必须代代相传,可仅35%的人能完整讲述同盟军的战史;70%的青年期待“互动体验、短视频解说”这类新颖的红色教育形式。基于此,实践队迅速行动,一方面注册抖音账号“星火青传能源说”,计划把收集的抗日故事拍成“能源青年讲战史”系列短视频,用三维动画还原战场能源供给场景,让专业知识与红色历史碰撞;另一方面筹备校园“红色情景剧大赛”,设置“军民共护发电站”等贴合专业的剧情关卡,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家国同心”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的合影。刘霏霏 供图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从展馆里的旧步枪到誓师旧址的石碑,从老人的亲身讲述到街头青年的真实建议,“星火青传队”用“细节挖掘+专业赋能”,让红色抗日精神走出展馆、走进校园。正如队员在总结中写道:“红色传承,既要触摸历史的硝烟,更要接上青春的地气。让‘还我河山’的壮志,成为我们这代人‘强国有我’的动力——这,就是我们的实践答案!”

(通讯员 陈鑫淼)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