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建师范大学“档梦寻踪·童筑红梦”实践队开展红色基因代际传承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档梦寻踪・童筑红梦”实践队
         7月10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档梦寻踪·童筑红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福建省档案馆,围绕“档案解码·青春演绎”主题,开展红色基因代际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侨批文化,实践队依托档案馆特色项目“驿里巷”剧本杀,深入解码侨批档案,探寻战火纷飞年代先辈们的奋斗轨迹,体悟他们深植于心的爱国情怀。
展馆溯源:打捞时光里的“由来”印记
         走进福建省档案馆,实践队在展厅负责人介绍下系统了解了侨批的起源、侨批馆的筹建历程,以及侨批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价值,同时还详细介绍了“驿里巷”剧本杀的时代背景与体验规则,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家乡眷属的汇款和书信的合称。其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80年代,侨批历经两个世纪的变迁,在清末民国时期达到鼎盛,直至20世纪70年代归口中国银行管理,侨批成为历史,淡出时代舞台。侨批档案真实记录了侨乡和移居地的社会风貌,生动诠释了广大华侨华人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对于近代中外历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遗产价值。

【图 1】展厅负责人向实践队介绍侨批馆和侨批的由来
侨批寻踪:触摸岁月中的历史肌理
         12名实践队员进入《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陈列展展厅,参观侨批展厅,通过陈旧的信件窥见历史,进一步了解先辈的不易,并通过观看多媒体宣传视频、操作互动问答装置、近距离观摩文物信件等多种方式了解侨批历史以及它背后独特的历史风貌。

【图 2】实践队队员参观侨批馆文物
档案活化:演绎剧本里的红色故事
         实践队成员通过参与档案馆原创沉浸式剧本杀“驿里巷”,扮演批脚(侨批信使)等历史角色,亲历战火年代“银信合一”的传递历程。通过沉浸式体验,队员们追寻先辈足迹,让尘封的档案“活化”为鲜活的故事,完成了一次对历史的深度解码。队员杨曦表示:“在这场剧本杀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档案并不止是玻璃柜里的旧纸,还是会呼吸的故事;我们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故事的续写者。”

【图 3】实践队成员根据侨批文物进行解密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成员对侨批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重温了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更真切感受到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那份炽热的赤子之心。在档案中感悟到伟大的奋斗精神,在实践中传递红色文化基因,队员们纷纷表示,要把此次经历化为日后行动的不竭动力,主动肩负社会责任,践行先辈遗志,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 4】福建省档案馆门口实践队成员合照
三下乡推荐
  • 古韵新声话非遗,薪火相传照霍邱
  • 为了能让更多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7月21日至7月25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5-08-1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