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合肥工业大学:探皖企前沿 以 “智造” 明职业航向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张宗旺 王娜 钱海生

为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智能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前沿需求,明晰高层次人才职业方向,2025年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组织“智造先锋,机械融界——校企创享队”实践团及30余名研究生,赴科大讯飞小镇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认知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感知产业前沿,明晰职业方向”为核心目标,通过深度参访、技术交流与专题研讨,搭建产教融合新桥梁,为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聚焦前沿:感知“智造”与“绿色”的机械坐标

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对机械工程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复合能力要求。 这一趋势在两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参访中得到生动诠释:在科大讯飞展厅,具备高效会议纪要功能的智能录音笔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办公场景的应用。而服务于中小学教育的智能黑板则通过多领域知识交互演示,展现了其辅助现代化教学的效能;企业技术负责人强调,实现产品“承受万次书写不变形”的可靠性目标,要求机械人才精通智能结构设计与仿真工具应用,切实解决技术挑战。


图为科大讯飞讲解员向师生介绍智能录音笔。 王娜供图

转赴阳光电源展厅,其2024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达147GW的数据与液冷储能系统循环效率提升2% 的技术突破,彰显了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技术部负责人结合产品迭代指出:“从早期保障基础性能,到如今满足全球复杂环境规范,机械设计优化在产品性能提升、成本控制和可靠性保障中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储能系统热管理等领域,对结构设计、热仿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两家企业的实践共同印证了:面对智能化装备与绿色能源行业的创新挑战,复合能力是支撑机械工程师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核心要素。


图为阳光电源讲解员向师生介绍液冷储能系统。 王娜供图

深度对话:共塑“理论落地”核心能力

实践的核心环节是与企业技术及人事负责人的深度对话,双方聚焦行业趋势与人才发展需求。面对“企业最迫切需求”的提问,阳光电源人力资源负责人明确指出:“当前最核心的诉求是人才的‘理论落地能力’。”这就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跨领域视野。为支撑这一核心能力,企业提出清晰的能力框架:基础层需掌握仿真软件与工程制图,应用层应精通失效分析与设计优化,创新层则必须拥有跨学科协同能力。“例如开发高原型逆变器,工程师既要懂机械散热设计,也需通晓电气特性——这正是‘理论落地能力’在复杂项目中融合多学科知识的体现。”她解释道。“我们期待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能掌握书本知识,更能精准识别产业痛点,具备将技术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的潜力。”


图为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向师生介绍行业需求方向。 王娜供图

 

实践赋能:认知深化锚定创新航向

此次 “三下乡 —— 校企认知实践” 活动显著提升了学子的产业洞察力。硕士生闫雨腾在实践报告中写道:“参访前以为机械就是画图设计,现在明白还要懂 AI 算法、材料化学甚至市场逻辑。” 其笔记扉页上,一句 “没有跨界的机械师,只有未破壁的创新者” 的行业理念被重点圈注 —— 这是他在走访龙头企业展厅时的感悟。

团队指导老师在总结中表示,零距离接触行业龙头企业的研发动态和人才标准,让学生们对智能制造与新能源领域的职业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平台,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助力学子将前沿认知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创新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及学院师生在阳光电源展厅前合影。 王娜供图

(通讯员 张宗旺 王娜 钱海生)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