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竞赛,团队成员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备赛活动。通过互动问答、习题精讲等丰富形式,不仅为孩子们夯实知识基础,更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知识竞赛的筹备过程成为一场生动的成长课堂。
巧设场景,让学习氛围 “浓” 起来活动当天,团队成员早早来到现场,对活动场地进行了精心布置。桌上整齐摆放着语文、数学、科学等多学科的学习资料,旁边的小推车里装满了铅笔、笔记本、卡通贴纸等小奖品,五颜六色的气球和手写的知识点卡片点缀其间,瞬间让整个场地充满了童趣与知识的气息。这种精心设计的环境,让孩子们一进入场地就感受到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到活动中。
互动问答,让知识储备 “活” 起来互动问答环节中,团队成员们准备的题目可谓 “包罗万象”。从基础的 “我国的首都是哪里”“1 加 1 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 2(脑筋急转弯)”,到稍具难度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静夜思》的作者是谁”,题目难度层层递进,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格外高涨,一只只小手像雨后春笋般举起,生怕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当被问及 “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 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张乐乐抢着回答:“有四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天会开花,夏天可以吃冰淇淋!” 稚嫩的回答引得在场人员阵阵欢笑。对于 “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 这样的科学问题,孩子们也纷纷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观察给出各种有趣的答案,团队成员则在一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梳理正确的思路。每一次正确回答后,孩子们都会收到一份小奖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习题精讲,让知识理解 “透” 起来在习题讲解环节,团队成员们针对孩子们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了重点剖析。语文方面,围绕易错字词展开讲解,比如 “的、得、地” 的用法,成员们通过 “小明开心地笑了”“这是我的书”“她跑得很快” 等例句,让孩子们清晰掌握三者的区别;数学上,针对应用题审题难的问题,成员们教孩子们圈画关键词,一步一步分析数量关系,还通过画图的方式让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科学课中,结合 “为什么筷子放进水里会变弯” 的生活现象,成员们用简单的水杯和筷子做了演示,让孩子们直观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再’和‘在’总是用错呀?” 面对这样的疑问,团队成员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举例让孩子们自己对比 “我再也不迟到了” 和 “我在家写作业” 中两个字的不同含义,引导他们自己总结用法。这种互动式的讲解,让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双向收获,让成长之路 “宽” 起来此次备赛活动,对孩子们和团队成员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更加期待即将到来的知识竞赛;团队成员则通过与孩子们的近距离接触,更精准地把握了他们的学习难点和兴趣点,为后续竞赛的组织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
团队负责人表示,知识竞赛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爱上学习、主动探索。未来,团队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为孩子们的成长添砖加瓦,让他们在知识的滋养下不断进步。
随着备赛活动的圆满结束,孩子们对知识竞赛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赛场上绽放光彩,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