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至7月6日,江西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傩戏新画忆峥嵘实践队奔赴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白舍镇上甘村,开展了以“傩舞跃动传非遗薪火”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傩舞文化的深度挖掘,积极探索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并创新性地将傩舞文化与留守儿童支教、现代艺术相融合,为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生机贡献力量。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为乡村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实践队在出征仪式后,首站抵达抚州市南丰县白舍镇政府。队员们向上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计划及行程安排,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与支持,这为后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抵达上甘村后,傩戏新画忆峥嵘实践队迅速围绕傩舞文化展开多维度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深入了解上甘傩舞的独特风格及其在南丰傩舞中的典型价值,深刻感受到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实践队专门寻访了上甘村第26代傩舞传承人甘永福老先生。在甘老先生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了江西现存最古老的傩神殿之一。神殿中庄严的傩面具,仿佛无声地诉说着非遗傩舞文化代代传承的故事,让队员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傩舞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
次日,队员们探访了傩面具制作传承人罗春明先生。在罗先生的工作室里,队员们亲眼见证了樟木如何在匠人的巧手下,历经多道工序,转化为蕴含善恶寓意的艺术载体。这一过程不仅使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傩面具作为傩舞文化精神纽带的深刻内涵,也体会到了制作工艺。
此外,队员们有幸观看了傩舞传承人的精彩表演。传承人们身着盛装,手持道具,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明快,一招一式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期盼与当代传承人的坚守。队员们被傩舞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傩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将非遗传承与教育、红色文化、政策宣讲、乡村发展紧密结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上甘村及莱溪村,团队开设了创意课堂。通过色彩教学、傩面具绘画、剪纸艺术与粘土制作等课程,让留守儿童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傩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课堂融入爱国主义及红色文化教育,通过美术教学,以艺术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传递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在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实践队走访了革命烈属。烈属生动讲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革命历史与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此外,队员们还向村民积极宣讲移风易俗理念,倡导抵制高价彩礼等不良习俗,进行政策宣讲与价值引领,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实践队实地考察了槟榔芋、白莲、南丰蜜桔等当地特色农作物,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将乡土产物与创意设计相融合的路径,致力于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返程当日,团队专程走访白舍镇综合文化站,与谢站长进行了深入的工作交流。团队成员系统汇报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成果与收获,并展示了基于当地特色农作物设计的创意包装方案。
谢站长对团队的实践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针对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元素融合、地域特色呈现及实用功能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修改意见。通过此次交流,团队成员对傩舞文化的艺术表达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进一步厘清了后续设计工作的思路,明确了需要在非遗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与市场需求之间寻求平衡,为实践成果的深化与落地提供了精准指引。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傩戏新画忆峥嵘实践队以傩舞文化为核心纽带,深入了解了上甘村傩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通过多元活动,不仅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还积极践行青年担当,服务基层发展。队员们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在践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初心的同时,为非遗创新传承与乡村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推动传统非遗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在乡土大地深深扎根。傩戏新画忆峥嵘实践队以践行青年使命,为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