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7 日,塔里木大学 “三下乡” 支教团队在十三团的支教活动进入第五天。连日来,团队以课堂教学为根基、体育活动为纽带、军训磨砺为助力、爱国教育为内核,为当地孩子们打造了一场兼具知识厚度与情感温度的成长盛宴。
课堂内外皆学堂,师生情谊渐深厚经过数日磨合,支教课堂已形成 “教 - 学 - 互动” 的良性循环。志愿者们根据每日教学反馈动态调整内容,从趣味数学到乡土语文课,从科学小实验到手工创作,多元课程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课堂上,曾经羞涩的孩子如今敢于举手提问,甚至主动走上讲台分享见解;课间时分,志愿者与孩子们围坐一团,或是探讨习题解法,或是分享家乡故事,欢声笑语成了校园里最动听的旋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习不再是任务,而成为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
体育赛场燃激情,少年活力展风采7 月 7 日,团队策划的体育嘉年华正式启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50 米短跑等项目依次展开。赛场上,孩子们化身 “运动小将”:乒乓球台前,小小身影灵活腾挪,正反手切换有模有样;足球场上,队员们配合默契,带球、抢断、射门一气呵成,进球后的欢呼声响彻云霄;50 米赛道上,随着一声令下,孩子们如离弦之箭冲向前方,展现着蓬勃的生命力。
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的担任裁判维护秩序,有的化身教练指导动作细节,有的在赛场边为孩子们递水擦汗。“虽然孩子们的技术不算专业,但拼劲十足,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特别动人。” 负责篮球项目的志愿者说道。这场体育盛宴,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更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军训锤炼硬作风,少年身姿显坚毅军训作为此次支教的 “必修课”,在烈日下持续进行。经过两天训练,孩子们的动作从生疏到规范,从散乱到整齐:立正时,脊背挺得笔直,眼神坚定;齐步走时,步伐铿锵有力,口号响彻校园;跨立时,身姿稳健,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定力。
教官们严格中带着温情,对摆臂角度、步伐间距等细节逐一纠正,同时也会在休息时给孩子们讲军旅故事。“汗水流进眼睛里很涩,但看到大家都在坚持,我就不想放弃。” 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擦着额头的汗说道。如今,初具规模的学生方队已能完成整套队列动作,这份坚持与自律,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铭记历史守初心,红色教育润心田7 月 7 日恰逢七七事变 88 周年,当晚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成为最动人心弦的一课。会议厅内,孩子们端坐静听,志愿者们通过历史图片、纪录片片段与生动讲述,将 88 年前卢沟桥的枪声、全民族抗战的呐喊、先辈们的浴血奋战一一呈现。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到南京大屠杀的悲痛,从 “狼牙山五壮士” 的壮举到 “八女投江” 的决绝,历史的细节在孩子们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为什么我们要铭记这些苦难?” 志愿者的提问引发孩子们的深思。“因为不能让历史重演!”“要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强大!” 孩子们的回答稚嫩却坚定。宣讲结束后,孩子们自发举起右手,以稚嫩的声音宣誓:“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基因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从知识的传递到精神的培育,塔里木大学 “三下乡” 团队用真诚与热情为十三团的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阶梯。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以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让知识之光照亮希望,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