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物联网学院)“数字义合·智慧文旅实践团”(下称“实践团”)赴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红、古、绿”三色文旅资源为主线,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为义合镇的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本次“三下乡”活动的第一站——美丽圩镇客厅。
驻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副队长、曲滩村第一书记曾永超在美丽圩镇客厅为实践团详细介绍义合镇“一点双圈三线”发展模式、“红、古、绿“三色文旅资源。自“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以来,义合镇通过典型镇村培育、“双百行动”、特色小镇建设等,挖掘乡村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文旅,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红色传承:追寻革命足迹,赓续精神血脉
实践团来到下屯村,探访阮啸仙故居、闻啸轩学堂和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东源陈列馆。这些红色旧址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队员们通过无人机航拍、高清影像记录等方式,将革命标语、斑驳墙体和珍贵史料数字化,为后续构建“智慧导览”系统积累素材。
在闻啸轩学堂,队员们聆听阮啸仙的求学故事,接受红色廉政文化的熏陶。东源陈列馆内,法治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展示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中“精神传承”的重要性。队员们表示,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践动力,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
古色寻韵:探访客家文化,激活文旅活力
在苏家围·东江画廊景区,实践团领略了客家文化的魅力。800年历史的明清建筑、东江两岸的旖旎风光,让队员们沉浸于“船在江中游,画在两岸走”的意境。他们走访特色民宿与民宿主人围坐茶桌旁,详细询问经营模式、客群特点以及当地文旅政策带来的变化,为文旅推广积累鲜活素材。
绿色赋能:科技助力生态,绘就田园画卷
实践团聚焦义合镇的绿色生态资源。在“莲鱼共生”休闲观光综合体(规划中),无人机小组对荷花池进行全景拍摄,师生团队与当地干部围绕“太空莲”外观设计、农旅融合等展开研讨。队员们感叹:“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田园美景,未来将成为生态与产业共赢的典范。”
此外,队员们还深入下屯村的连片稻田、古树名木区,用镜头记录乡村的静谧与壮美。这些高精度影像数据将为智慧文旅平台提供核心素材,实现义合镇文旅资源数字化和沉浸式体验。
夜幕降临,队员们还在广场开展急救知识宣讲和大学资助政策解读,通过有奖问答与村民互动,将实用知识与温暖关怀送入乡村。
结语:三色交织,青春赋能
五天的义合之行,实践团的足迹遍布美丽圩镇客厅、“莲鱼共生” 综合体、下屯村等红色旧址与绿色田园,也深入苏家围东江画廊、民宿群落、观澜驿站等文旅场景。从用无人机扫描村落肌理、到以广播宣讲政策知识、广场互动传递温暖,队员们既以专业所长为 “红古绿” 三色文旅攒下数字化素材,又用青春热忱将资助政策与急救知识送进乡村。行囊里装满的不仅是调研数据与影像资料,更有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这场青春与土地的对话,终将化作智慧文旅的生动注脚,为义合的新乡村图景添上明亮一笔。
作者:陈莹 邓伟林 黄晓玲 詹皓
摄影:黄晓玲 区美怡 严露 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