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乡村学生视野,激发科学探索热情,2025 年 7 月 29 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大学生支教团走进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包公镇包公庙小学,开展以科学实验为主题的暑期支教活动。这群青春身影用专业与耐心,带孩子们推开微观世界的大门,开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课堂启蒙:让显微镜知识 “活” 起来
支教课堂上,团队成员腾泰祁带来了自己独立制作的 PPT,从显微镜的操作原理、步骤到注意事项,层层递进地讲解基础知识。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举起显微镜实物,边演示边提问:“大家猜猜这个‘小眼睛’能看到什么平时看不见的东西?” 生动的互动瞬间勾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原本晦涩难懂的光学原理,在他的讲解下变得清晰易懂。
实践探秘:微观世界里的 “发现时刻”
实践环节一开启,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显微镜,有的蹲在地上调整角度,有的小心翼翼地放置洋葱内表皮样本,专注地通过目镜观察。“老师,这个上面什么都没有呀?” 一名同学略带困惑地喊道。腾泰祁立刻上前帮忙调整焦距,当模糊的影像逐渐清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洋葱细胞在视野中显现时,孩子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又好奇的神情。周围的小伙伴纷纷围拢过来,透过目镜共享这份发现的喜悦,教室里不时响起 “哇,原来是这样的” 的惊叹声。
课间互动:让科学种子悄悄发芽
课间休息时,大学生志愿者被孩子们团团围住。“老师,细胞为什么是方的呀?”“显微镜能看到细菌吗?” 面对一连串充满童趣的 “为什么”,志愿者们耐心解答,从微观生物的特性聊到科学家的探索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搭建起知识的桥梁。在一问一答间,科学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此次支教活动,大学生们以显微镜为钥匙,为乡村孩子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从理论讲解到实践操作,从知识传递到兴趣培养,他们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让孩子们不仅触摸到科学的魅力,更在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这份对科学的向往,终将陪伴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