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榆林学院赴陕西米脂“讲红色经典,燃奋斗之光”实践队踏进“榆林旅投米脂文旅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杨家沟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灵动在此碰撞,激荡出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记忆新体验。
光影流转,革命足迹触手可及

尖端VR技术将杨家沟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磅礴再现。展馆聚焦领袖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革命实践,生动还原了那段扭转乾坤的壮阔图景。我们仿佛置身于他日夜劳作的指挥中枢,深切感受其在艰苦卓绝中展现的非凡智慧与钢铁意志。领袖庄重而坚教的形象穿越时空,深深叩击着每一位在场者的心灵。
展馆的创新之处更在于高科技交互体验:当我们将手掌贴合感应区完成五指身份验证,面前的屏幕瞬间激活,精准推送出与毛主席杨家沟岁月相关的珍贵历史实料。借助科技的精妙指引,我们层层深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冰冷的史书文字,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与即时呈现的史料佐证下,彻底化作了眼前由领袖伟大实践汇聚而成的滚烫历史洪流。科技,在此刻深刻赋能了我们对革命光辉足迹的理解与敬仰。
仿旧窑洞:耀眼的“真实”震撼

今日行程最强烈的震撼感,来自午后探访的《曙光》实景拍摄基地。步入这片由现代顶尖仿旧工艺筑成的窑洞群,眼前的景象让队员们屏息驻足——那份逼真,既与记忆中的触感惊人契合,又透着技术复刻的精妙,反差之下更显冲击力。
群山环抱间,孔孔窑洞依山势错落。虽为新建,其顶尖仿旧工艺所达到的逼真程度令人叹服——斑驳的墙面、风化的棱角、精心营造的使用痕迹、乃至门窗木料的老化质感,在阳光下沉淀出跨越数十载的厚重沧桑。点缀其间的磨坊与马棚,堪称点睛之笔,完整复现了历史生活场景:磨坊里静卧的石磨盘仿佛残留着劳作的余温;马棚中粗粝的拴马桩、磨损的草料槽。与我们日常居住的现代窑洞相比,这里刻意“做旧”的群落,反而更极致地”原了革命年代艰苦朴素的原貌。
这些精心雕琢的细节,在青山的映衬下,共同构筑起一个鲜活、完整的革命年代生活图景。这片“崭新”的窑洞群,因其极致真实的细节而获得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历史从未远去,只是被赋予了新的讲述方式。今日的探访深刻印证:当虚拟现实照亮峥嵘岁月,当现代工艺复原艰苦居所,科技正以非凡之力拂去历史的尘埃,让革命精神穿透时光,在每一代人的心灵深处镇刻下不灭的印记。这印记,必将指引我们以更坚定的步履,传承血脉,奔赴未来的壮阔征途。
(指导老师:郝倩 团队负责人:刘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