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让科技之光照亮基层,暑假期间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智汇基层星火相传”基层服务实践团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程。我们怀揣着将科技AI与智能机器人知识普及到基层的初心,走进社区、幼儿园,还探寻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搭建起科技与基层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科技的力量,同时传承优秀文化,让星火般的知识与文化在基层不断传递。
科技进社区:机器人展示引互动,AI知识入人心
首站来到了徐州大吴旗山社区和青村社区党群服务站,实践队成员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科技AI和智能机器人展示。我们摆放智能机器人,能走路的、能做动作。队员们耐心地向社区居民讲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演示AI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智能家电控制、人脸识别等。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上前与机器人互动。一位大爷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些高科技离我们很远,今天一看,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啊,真是长见识了!”

科技启萌:AI与智能机器人走进幼儿园课堂
下一站是童心艺术幼儿园,本次宣传充满了童趣与欢乐。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实践队成员们准备了生动有趣的科技小课堂。我们向孩子们介绍AI和智能机器人的基础知识,还带来了小型的智能机器人与孩子们做游戏。机器人随着指令做动作,孩子们也跟着互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通过这些互动,孩子们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个睁着好奇的大眼睛,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老师们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触到了科技,对他们的成长很有意义。

文化探源:村使馆溯历史,拓印非遗传技艺
实践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青山泉社区的村使馆和拓印非遗活动现场。踏入村使馆,英雄的事迹、泛黄的照片有序陈列,它们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墙上的文字与影像,串联起村落的发展脉络,队员们驻足凝视,仿佛能看见先辈们耕耘劳作、繁衍生息的身影。隔壁的拓印非遗体验区,更是让人沉醉。非遗传承人手持工具,细腻地将墨汁均匀涂抹在石碑上,覆纸、捶打,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待揭下纸张,古老文字与图案便“活”于眼前,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度。队员们围拢学习,尝试亲手拓印,感受着传统技艺里藏着的文化密码,明白这一笔一划、一捶一拓,都是先辈智慧的传承,也让我们深知,科技助力当下的同时,守护这些文化根脉,同样是青春该有的担当。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了科技AI和智能机器人,激发了大家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播,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队员们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智汇基层,星火相传”的理念,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让知识与文化的星火在基层燎原,为基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