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增粮技术 青农学子助农增收
——数字赋能农业托管实践服务团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作者|刘国栋 刘广锟 苗子华
当青春之力邂逅农业强国,当专业之智融入乡村振兴,2025年7月23日-24日,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数耘云图,智绘丰年”——山东省农业托管数字化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调研团队前往青岛市平度市和莱西市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此次调研得到了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畜牧兽医局)、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以“聚焦托管数字化,青春力量助振兴”为主题,精心构造“听、看、问、议”实践体系,用脚步丈量田野,用知识助力乡村。
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和青岛市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平度市从“农业大而不强、工业散而不聚”到“工业农业双强”,平度已撕掉旧标签,树立起县域高质量发展标杆的崭新形象。此次实践活动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的形式,获取了涵盖政策执行、技术应用、农户需求等8个维度的农业数字化发展数据。为实践团队下一步优化访谈提纲,动态调整调研重点提供了依据。
白沙河街道:技术落地显成效,农户实践见真章7月23日上午,调研团队首站来到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在西点后村,团队走访了平度市杜匀朔农产品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杜宁宁详细介绍了农场近年来应用绿色增肥技术的实践成果。通过秸秆还田与生物有机肥搭配使用,让今年小麦得到了增收,并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数字化墒情监测让灌溉更精准,既省水又省力。随后,团队前往中洼子村,与种植户赵文深入交流。赵文种植的玉米田全部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性诱剂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蓼兰镇:合作社牵头,技术推广有章法结束第一站的调研以后,调研团队来到蓼兰镇胜利村,采访了青农种子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元江,通过采访,团队成员了解到侯元江自投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来,通过良种繁育与示范带动周边30多个村庄5000多户农民实现小麦育种产业化。并通过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绿色增产技术,选用“青农”系列等优良品种,实现了粮食高产稳产。团队成员还跟随侯理事长参观了青岛青农种子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随后,团队成员前往道望丘村,来到了平度市燕林家庭农场,并对农场法定代表人刘召法进行了深入访谈。
南村镇:农机赋能绿色种植,社会化服务成支撑经过短暂休整之后,团队抵达了平度市南村镇桑园村,对华强农机合作社的王玉芹和清河家庭农场的李森进行了重点访谈。华强农机合作社是平度第一家机耕、机收、机播、维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王玉芹流转经营土地4000余亩,累计向社会贡献粮食1亿余斤。东辛庄村清河家庭农场的李森则分享了“稻渔共生”模式的成功经验。稻田里养殖的小龙虾既能除草灭虫,排泄物还能当肥料。
莱西市:规模绿色增粮,合作社变依托7月24日,团队来到本次调研的最后一站莱西市日庄镇瓦庄村和沽河街道,对青岛恒岳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进行访谈交流。在恒岳农作物合作社,社长郭立红向团队成员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主要经营帮助本社成员统销收购、技术培训,曾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随后,团队来到了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峰介绍到公司遵循“丰有望、诺必行”的发展理念,形成了集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等服务于一体,帮助农民生产。
此次调研之行,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交流访谈等形式,共完成53份有效调研问卷的回收,3份无效问卷,每份问卷平均耗时近1小时进行一对一采访,经过了10余个小时的走访调研,团队成员人均采访人次达到了10人次。系统掌握了绿色增粮技术在不同经营主体中的应用现状。团队负责人表示,将梳理调研数据,形成技术推广可行性报告,为优化绿色农业政策提供参考,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技术红利,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