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古村焕新颜,实践悟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暑期社会实践感悟|外语青年有话说:古村焕新颜,实践悟初心
(通讯员:李磊)
七月三日,我有幸参与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从‘爆红’到‘长红’:‘村字号’IP何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调研实践团”,赴黄山市黟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抵达黟县时,初印象不算太好:出租车司机悄悄绕了远路多收了钱,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沙县小吃,味道却让人难以下咽,旅途的疲惫里又掺了点委屈。
下午转道西递采访,迎面撞见形形色色的游客。有人笑着接纳我们的提问,耐心分享自己对西递古村的感受,也有人摆摆手径直走开,带着一丝戒备。可我们攥着问卷,一步没退,互相打气着继续寻找愿意交流的游客。

图为实践团到达西递村
 四日上午的宏村被热浪裹着,阳光炙烤着石板路,游客寥寥。我们顶着烈日一次次上前搭话,又一次次被婉拒,汗水浸湿了衣衫,心里也泛起些许失落。直到行程快结束时,才遇上一群游学的初中生,他们对我们的调研充满好奇,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着问题,总算顺顺当当完成了任务。傍晚再返宏村,我和马荃他们蹲守着找到那位刻字老爷爷。排队的一小时里,周围很安静,只有刻刀敲在竹片上的笃笃声,清脆又有力量。轮到我时,毫不犹豫刻下“洗尽铅华,否极泰来”这八个字,像给这趟旅程悄悄定了调。

图为黟县碧山书局
 五日往泾县,采访守金纸业的非遗传承人。老人坐在老作坊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他缓缓讲起造纸的故事:从选材、浸泡、捣浆到晾晒,每一步都有讲究,还反复叮嘱我们年轻人要好好传承这些老手艺。纸浆的清香混着他的话音,慢慢漫进心里。六日逛查济古镇,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铺着原始的安静,偶尔有村民牵着牛走过,留下一串铃铛声。只是我们行色匆匆,没在记忆里留下太深的辙。七日探皖南川藏线旁的农田咖啡馆,老板倚着门框,手里摇着蒲扇,和我们聊起开咖啡馆的生意经,风里飘着稻子香,那股自然的气息,倒比账本上的数字更让人记牢。

图为守金纸业老板介绍造纸材料
 四天日子跑得飞快,从初见黟县时的客气疏离,到分别时的舍不得。我们不仅识了街巷里的人——热情的店主、坚守的手艺人;记了山水间的景——西递的古建、宏村的荷塘;更在某个瞬间,和彼此、和这片土地,撞进了一场心与心的相遇。
(文/李磊 图/实践团成员)
 
作者:李磊 来源: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