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解码苗银:广西师范大学实践队的非遗传承探索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7日至14日,广西师范大学 “寻苗疆银彩,探非遗匠心” 实践队奔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启一场以青春之名解码苗族银饰非遗的探索之旅,在苗疆土地书写传承新篇。
         实践队首站踏入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馆,投身“苗山美”暑期未成年人艺术免费培训班。成员化身银饰技艺“引路人”,手把手教孩子们串银珠、塑银片,将苗族银饰基础工艺融入趣味互动。银饰碰撞的清脆声响与孩童的欢笑声交织,让传统技艺在新一代指尖悄然萌芽,为非遗传承播撒青春火种。

图为培训班上,实践队成员俯身指导小朋友用银片进行简单纹样粘贴
         为探寻银饰工艺传承密码,团队深入“一家饰品”有限公司工作室。苗族银饰工匠以手传手,传授银片裁剪、纹样錾刻绝技,队员们在反复打磨中,见证银料经匠心雕琢,逐步蜕变为精美饰品的过程。工作室里,传统蝴蝶纹银饰与现代文创设计交融,古老技艺借创新展现新活力,为非遗传承拓宽思路。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融水“一家饰品”有限公司工作室时,苗族银饰工匠示范银片裁剪与打磨的手法
         苗族文化传习馆内,展馆负责人以银饰为“密钥”,解锁苗族文化基因。队员们凝视陈列的苗族头饰,聆听太阳纹、蝴蝶纹背后的创世传说,从纹饰寓意中读懂苗族对自然与祖先的敬畏,深刻领悟银饰作为文化“活化石”的厚重,让青春视角与民族文化深度交融。
                                 
图为实践队成员走进苗族文化传习馆,展馆负责人指着展柜中的银饰,为团队成员介绍
         走访梦呜苗寨时,实践队穿梭于吊脚楼间,沉浸式感受苗族生活场景。在苗族非遗体验馆,触摸银饰制作工具、观察工艺演示;与店铺销售人员交流,了解银饰市场流通与文化传播现状;凝视寨门巨型苗族头饰雕塑,体会银饰文化的空间渗透,全方位感知苗族银饰的传承生态。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团队与非遗继承人展开深度对话。传承人分享银饰技艺传承故事,从家族坚守到现代传承困境,从传统纹样坚守到创新设计尝试,让队员们明晰非遗传承脉络与挑战,也坚定了以青春力量助力传承的决心。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实践队与非遗继承人石先生(左三),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前合影
         此次苗疆之行,实践队以青春脚步丈量非遗土地,在教学互动中传递技艺火种,于匠人教手授间感悟传承温度,从文化场馆与苗寨走访里,解码苗族银饰的文化基因。队员们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苗族银饰非遗传承注入年轻思考,让千年苗银光芒,在青春探索中愈发璀璨,持续照亮非遗传承之路。
 
作者:廖美萱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