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周郑湘 商学院通讯员:李妍婷
7月4日至21日,湘潭大学金翼5·1·8爱心团队赴湘潭市湘潭县谭家山镇紫竹村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紫竹村“榴莲夏令营”中推出科学系列课程,围绕光学、声学及趣味化学三大板块,为乡村儿童们带来一场“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夏日科学盛宴,点燃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七月流火,紫竹村半乡学堂的教室里却洋溢着求知的热情。一声清脆的金属嗡鸣响起,实践团成员手持440赫兹音叉,轻敲后靠近悬挂的乒乓球,静止的小球瞬间向外荡出10厘米,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它怎么自己动起来了?”随后,成员们邀请孩子们轮流上台,亲手敲击音叉、触摸感受那强烈的振动,让“无形的声音”变成“可触的心跳”。


(图为孩子们在实验课上动手的画面)
这仅仅是科学探索之旅的起点,实践团成员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设置了妙趣横生的实验。激光笔搭配音响,让声波化作墙上跃动的光斑;树叶当画板、牛奶做舞台,滴上洗洁精,颜料瞬间绽放成旋转的彩花;一杯水加上几滴牛奶后,激光柱立刻显出清晰的“光路”,丁达尔效应触手可及;最后用洗洁精吹起绵密泡泡,把科学装进七彩泡沫,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看见知识的光。整个系列课程采用“提问—猜想—实验—总结”四步探究法,实践团成员全程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位孩子都能亲手操作、亲眼见证、亲口讲述科学现象背后的奥秘,在互动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课上实验)
科学系列课程的成功开展,是实践团在乡村教育中注入科技活力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团队成员李妍婷在课后感言道:“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和实验成功后的灿烂笑容,我们真切感受到播撒科学火种的意义。乡村孩子对探索世界的渴望同样强烈,他们需要的是更多接触和体验的机会。”
通过亲手触碰声波的振动、亲眼见证光的分色、亲历奇妙的化学反应,紫竹村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在心底埋下了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湘潭大学金翼5·1·8爱心团队将持续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科学普及形式,致力于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用创新的“魔法”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为他们认识世界、拥抱未来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