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实践团米脂之行:以青春笔触绘乡村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外国语学院“时光剪影,乡暖留痕”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米脂县高西沟村。此次实践活动以“光影记忆”摄影公益项目为核心,聚焦乡村老人与儿童,旨在用镜头定格温暖瞬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深入米脂县乡村进行调研,通过与当地村委会沟通以及实地走访,了解老人和小孩的分布情况。同时,与村委会协调,确定了部分拍摄场地,并商定了合适的拍摄时间。团队还准备了专业摄影设备、服装道具等物资,并对成员进行摄影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确保拍摄工作顺利开展。
  在高西沟村,队员们首先参观了高西沟博物馆与小米博物馆,领会“奋斗和传承”的精神内涵,深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后队员们入户开展摄影公益活动,他们为老人拍摄照片,大家耐心地帮助老人整理衣着、妆容,用亲切的话语与老人交流,如询问老人的生活趣事、子女情况等,让老人放松心情,展现自然的笑容,根据老人意愿,拍摄了单人照、夫妻照等,努力弥补岁月遗憾,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次日,实践团前往杨家沟,探寻窑洞深处的革命星火,见证扭转乾坤的“最小司令部”。随后团队为孩子们开展拍摄活动。借助科技,队员们利用AI把陕北窑洞“变身”羽毛球训练场,让孩子们体验不同职业形象。拍摄过程中,志愿者们设置了趣味场景,引导孩子自由玩耍,抓拍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表情,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的笑脸与对未来的憧憬。





  7月19日,实践团来到黑彦青村,挂牌开展送光影温情活动。队员们穿梭在村落间,为老人和孩童免费拍摄生活影像。他们与老人亲切交谈,倾听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为老人和孩子拍摄了许多温馨的画面,用光影留存乡村独特记忆,传承革命老区精神。





  拍摄结束后,团队成员将照片精心挑选、修图处理。他们使用专业软件,对照片进行调色、裁剪等操作,力求呈现最佳效果。随后,团队将照片制作成精美的纸质照片,在后续走访过程中,亲手送给老人和小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同时,实践团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益展览,展示乡村老人与儿童的精神风貌,呼吁更多人关注乡村群体。
  7月20日,实践团在中共米脂县委会议室举行总结仪式与社会实践基地共建仪式。共青团米脂县委书记杜育健、传媒与外国语学院团工委书记韩蓉等出席。此次仪式标志着双方将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


  7月21日,实践团走进米脂县非遗文化馆,举行“大学生非遗文化实践基地”挂牌仪式,由非遗保护中心马主任和韩蓉老师共同完成。随后,队员们参观了面塑、汉画像石米贴画、唢呐、铁水打花等非遗文化,深感传承责任重大。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收获颇丰。大家在米脂县留下了青春足迹,不仅深刻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红色文化底蕴,也为能传承红色基因与非遗文化而自豪。通过为老人和孩子拍照,队员们体会到了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深刻认识到当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用所学所长,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团在米脂县留下青春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与非遗文化,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属于当代青年的担当篇章。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