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东科技学院“龙韵传薪”草龙非遗突击队走进上洞村探访草龙非遗,编织文化传承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近日,广东科技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龙韵传薪”草龙非遗突击队赴东莞企石镇上洞村开展专题调研。他们此行旨在深入了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洞村草龙舞的传承现状与发展需求,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并期望助力赋能这一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在第三代草龙舞非遗传承人姚锦平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不仅系统学习了草龙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更亲手执稻草,沉浸式体验了草龙编织的精妙技艺。从龙头的20条辫子到长达20米的龙身,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姚师傅手把手教队员们用稻草编织辫子,耐心讲解龙头的构造与龙身的编织技巧。在初次尝试略显生疏的情况下,突击队成员们通过共同努力,最终完成了数条结实而美观的草龙辫子。

                                                                         

 图为队员们向姚师傅学习编草龙。吴骐臻摄

       

图为队员们自己尝试编草龙。吴骐臻摄


      

 图为队员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吴骐臻摄

       活动过程中,姚师傅表示,草龙舞的编织工作主要由他一人承担,每天需完成120条辫子,任务繁重却从不懈怠。一个龙头20条辫子,6个小时,整条龙有20m长,从初一开始编。龙头是上面8条,下面7条辫子。此外,6条草龙工作量比较大。姚师傅还详细介绍了制作草龙舞所需的材料与工艺,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令在场队员们深受触动。

                                                                        

  图为姚师傅向队员们讲解草龙制作要领。吴骐臻摄

          此次调研收获丰硕。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他们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他们表示将以青年视角和创新思维,探索草龙舞更富时代感的传播形式与表达方式,让这项承载乡愁的文化瑰宝焕发新生、薪火永续,为非遗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陈晓琳 柯润灏

图片 | 吴骐臻 陈晓琳

一审 | 刘杨  二审 |黄晓倩 郭慧 谭牮牮

作者:陈晓琳、柯润灏 来源:广东科技学院“龙韵传薪”草龙非遗突击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彝海结盟90载 青春研学悟初心
  • 西北民族大学学子赴彝海开展90周年研学,追寻“彝海结盟”红色足迹,感悟民族团结初心,在革命圣地传承青春力量,让红色精神绽放
  • 2025-07-2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