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志愿守护杏林韵,青春传承本草魂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植中医药文化根脉,引领青年学子以志愿服务践行传承创新使命。安徽中医药大学“杏林本草青年”实践团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走进广德市誓节镇养老院、长丰县造甲乡卫生院。实践团以专业为桥,让中医药智慧扎根基层土壤。以青春为笔,在康养服务与调研实践中书写文化传承的生动答卷。(通讯员王越张傲杨争光)
誓节镇养老院:药香暖意绕桑榆
7月1日,实践团在广德市誓节镇养老院开启中医药文化科普与服务之旅。实践团成员围绕养生穴位奥秘、常见“药食同源”药材知识两大主题展开生动讲解,将晦涩理论转化为通俗话语。亲手制作的香囊成为“文化载体”,艾草、紫苏等草药成分一一阐释,分发环节更让老人收获专属中医药礼物。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养老院老人交流近况。雷苏怡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养老院老人讲解穴位知识。雷苏怡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老人介绍常见药材知识。雷苏怡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老人赠送亲手制作的香囊。宋佳璇摄
服务场景持续升温,实践团成员为肩颈酸痛、关节不适的老人提供按摩服务。太极拳表演展现中医药养生魅力,成员们动作行云流水,时而野马分鬃,时而云手翻转,将中医药“动静结合、阴阳平衡”的养生理念融入一招一式。一动一静间,传递康养智慧。调研同步推进,成员分组对话老人与养老院负责人,从老人生活感悟、中医药认知,到机构康养体系建设,全方位挖掘中医药融入养老服务的实践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养老院老人进行穴位按摩。宋佳璇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老人进行推拿按摩。宋佳璇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老人展示太极拳。宋佳璇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养老院负责人。雷苏怡摄
离别时刻,老人们拉着成员们的手再三挽留,“你们讲得细、做得实,可得常来啊!”有的老人将香囊贴身收好,眼角的笑意里藏着不舍与认可。这份双向的温暖,让中医药文化在代际交融中更显绵长。

图为实践团与养老院老人合影。雷苏怡摄
造甲乡卫生院:共话基层中医药发展路
7月7日,实践团转战长丰县造甲乡卫生院,与基层医护人员围坐交流,为当地中医药发展“把脉问诊”。从特色诊疗技术的传承现状,到中药材采购与使用的实际难题,话题层层深入,直指基层中医药发展的痛点。“留不住年轻人,是基层中医的‘心头病’。”卫生院负责人坦言,“加上药材价格上涨、报销比例有限,村民觉得中药贵,慢慢就疏远了。”面对现实困境,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所长建言献策:“可以和高校合作建设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熟悉基层,说不定就愿意留下了”“推广本地药材种植合作社,既能保证品质,又能降低成本”,现场气氛热烈,青春智慧与基层经验碰撞出思想火花。交流尾声,实践团送上自制香囊,以中医药文创传递文化温度,为基层医护与群众带去青春祝福。

图为实践团与造甲乡卫生院人员交流研讨。刘月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卫生院负责人。陈玥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造甲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分发香囊。郑沁怡摄

图为实践团与卫生院负责人及医护人员合影。刘月摄
桥头集镇国光社区:药香武韵暖民心
7月8日,“杏林本草青年”实践团来到合肥市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通过专业讲解、特色展演与实物互动,让传统医学智慧走进群众生活。实践团成员围绕基层群众关注的健康问题,系统讲解合谷穴、足三里等常见穴位的养生原理,细致介绍当归、枸杞等常用药材的性味功效。同时,团队带来自制的中草药标本,结合标本实物深入解析药材特性与鉴别方法,直观易懂的讲解让村民们纷纷侧耳聆听,不少人用手机记录要点,互动交流热烈。现场,实践团成员展演的传统武术成为一大亮点。刚劲舒展的招式中,巧妙融入中医“气血调和、动静相宜”的养生理念,精彩表现赢得村民阵阵掌声。活动临近结束时,实践团向村民分发了自制中药香囊,详细说明艾草、薄荷等成分的驱蚊、安神作用。村民们接过香囊,对实践团的专业服务与贴心举措给予高度认可,纷纷表示期待团队再次到访。

图为村民跟随成员介绍学习相关穴位。赵雯玥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村民们介绍自制的中草药标本。常波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武术展示。陈玥摄

图为村民学习辨认香囊中的草药。陈玥摄

图为实践团与村民合影。郑沁怡摄
青春接力:让中医药之花绽放在基层
从养老院里老人主动学认药材,到卫生院里医护人员记下学生建议认真研讨,再到社区村民主动学习穴位按摩,这场实践让中医药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活力。“杏林本草青年”实践团以行动证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不在庙堂之高,而在乡野之间、人心之中。当青春力量遇见千年智慧,当专业服务对接基层需求,中医药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根更深、绽放更艳,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王越 张傲 杨争光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杏林本草青年”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