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巴坪尚居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西安外事学院“语润同心”三下乡实践团成员们用心聆听,用情体验,感受着语言的力量如何在乡村大地上悄然绽放。普通话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成为连接城乡、沟通心灵的桥梁。每一位实践者都以不同的视角,记录下这段旅程中的所见、所感与所悟,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青春、责任与希望的动人篇章。
徐志发
投身镇巴县推普实践,深切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它是连接城乡的纽带,让乡土智慧借标准语传得更远,也让外界的目光更清晰地投向这片土地。“语润同心”四个字,在此刻有了重量。作为实践团的一员,我们播撒的不仅是发音规范,更是共赴振兴的默契。这份双向的理解与靠近,正是此行最珍贵的收获。

李文博
在本次“推普兴乡,语润同行”三下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作为直播助农小队的一员,首次尝试通过电商平台推广镇巴茶叶。在直播中,团队成员用普通话清晰介绍茶叶的种类与特色,帮助农户拓宽销路,也让我感受到镇巴乡亲的热情与信任。当看到订单不断增加,我更加明白“推普”不仅是语言沟通,更是为乡村发展架起桥梁。这次实践让我收获了自信与责任感,未来我会继续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基层绽放光彩!

石瑞奇
在镇巴县推普实践中,我真切触摸到语言的力量如山间清泉,浸润着我的认知。它像一条坚韧的绳索,将散落的乡村串联起来,那些在田埂上、屋檐下酝酿的乡土智慧,借着标准语的翅膀,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语润同心”不是口号,语言也不再只是交流的工具,而是成为了让乡村与世界温柔相拥的媒介,

刘耀徽
三伏酷暑挡不住青春脚步,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我们带着对乡土的热爱与知识的力量,投身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这并非仅仅是教习几句通用语言的简单行动,更是一场以语言为舟楫、承载着破除城乡发展鸿沟、振兴乡土文明的深刻探索。
当普通话的清泉润泽乡野,其深层意义在于为乡村发展注入崭新活力,打通迈向现代化征途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共同认为本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青春与乡土的深情对话。这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播,更是人才、观念与希望的播撒。当工院学子俯身乡土,用标准清亮的普通话唤醒沉寂山村,乡村便不再仅是地理坐标,而成为流淌现代气息、激荡未来活力的热土。让推普的清流持续润泽广袤乡野,让每一个乡村角落都能清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通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行——这嘹亮的青春之声,正是乡村迈向现代化的号角!

王钰汝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柔的靠近。镇巴之行,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一句“你好”,一次发音纠正,能在人心中激起怎样的涟漪。普通话,在这里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沟通理解的钥匙,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它打开的不仅是语言的大门,更是乡村与世界互通的窗口。作为“语润同心”实践团的一员,我将这段旅程视为一场心灵的回响——我们用声音播撒希望,也用倾听收获信任。这种彼此成全的过程,是我最珍贵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