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基层,为少年儿童播撒法治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7月中旬,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安康社区开展以“法护春蕊,‘未’爱护航”为主题的普法宣讲活动,团队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托普法志愿者法学专业优势,以贴近未成年人的案例、简单易懂的语言、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为基层社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注入青春动能。


小老师课前提问。实践团成员胡壹鸣 供图。


小朋友们认真听讲。实践团成员胡壹鸣 供图。

  实践团讲师杜虹瑜围绕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展开讲解,为社区的小朋友们精心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教育课。在“法法守护,伴我成长”普法小课堂正式开始之前,虹瑜小老师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们认真思考法律的内涵,同时通过精心设置的活动关卡,以生动有趣的“勇闯少年谷”普法动画引入《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小朋友们全神贯注地观看学习,积极举手参与回答,法治的种子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播撒,悄然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生根发芽。


小朋友回答问题。实践团成员胡壹鸣 供图。


小朋友分享观点。实践团成员胡壹鸣 供图。

  接下来,虹瑜小老师揭开课前迷题,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思考《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与实践意义,将严肃的法律知识融入一个个贴近生活的趣味情境中,深入浅出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司法保护和政府保护六大内容。针对有关未成年人不当使用网络的真实案例,孩子们分组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在思维碰撞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老师提问即有回应,孩子们争相发言,不仅深入理解了家庭、网络服务提供者等不同主体在网络保护中的具体责任,更在互动中强化了辨别网络风险、守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确切提升了自身的网络素养。

  课程尾声,“盾牌工坊”环节别具匠心,小朋友们拿起彩泥,充分发挥想象力,捏制出一个个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反欺凌保护盾”,并在揉捏塑形的轻松氛围中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危害,学习预防和应对措施,掌握“敢拒绝、快离开、勇报告”的自护口诀,童言童语中流露着对法律的信任与对自我保护的重视。最后,小老师总结课程内容,并号召同学们发扬“主人翁”精神,主动学习法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成为有担当、讲正义的合格小公民。从懵懂到领悟,孩子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争做新时代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小朋友们制作反欺凌盾。实践团成员胡壹鸣 供图。


小朋友们展示优秀作品。实践团成员胡壹鸣 供图。

  课程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创新设计“闯关峡谷”“法律营地”“情景模拟”“盾牌工坊”四大板块,采用阶梯式递进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法治教育可观可感,有效引导小朋友们在面对成长困惑时,以法律为准绳明辨是非、理性抉择,为未来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入奠定坚实的法治根基,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颗“春蕊”的成长之路。


团队合影。实践团成员胡壹鸣 供图。

  实践团指导教师李筱敏表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此次实践既是面向未成年人的法治启蒙教育,也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实践平台。希望团队成员们持续深化学习实践,以‘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姿态练就过硬专业本领,深刻体悟到新时代青年‘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使命,助力更多青少年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期待同学们以更坚定的信念投身法治建设,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通讯员杜虹瑜)

作者:杜虹瑜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