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资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深耕秦淮河畔,解码土壤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资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深耕秦淮河畔,解码土壤密码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承载着千年文化,也面临着生态挑战。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组建“沃土秦淮,根脉守护”调研团,深入秦淮河畔,开展土壤质量与水质综合调研,以专业行动守护母亲河的生态健康。
        7月5日—7月6日,南京农业大学“沃土秦淮,根脉守护”小分队踏上秦淮河沿岸,开启土壤质量监测之旅。在博士生扆祺的带领下,团队深入秦淮河沿线的湖秦路、崇明公园、郭家镇、宝塔山公园、秦淮河沿岸大队、秦淮源公园等6个代表性地点,每个地点采集3份样品,共获取18份土壤样本,涵盖城市绿地、居民区周边、河流交汇口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此次行动旨在全面掌握秦淮河沿岸土壤的理化特性,为守护这条南京“母亲河”的生态根基提供数据支撑,让青春力量助力千年秦淮的土壤健康守护。
                                                                                                                                   
图1 采样照片
          返校后,同学们马上开始了土壤样品的烘干、研磨、过筛,并分组完成了土壤pH、容重、有机质、电导率和孔隙度的测定。我们发现土壤pH值在6.18—6.75之间,整体土壤偏酸性,表明土壤酸化程度较轻,需要适量添加含钙镁的碱性肥料,从而抑制土壤酸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容重测定出来大致处于0.991.74g/cm³,以土壤密度为2.65g/cm³计算可以得出土壤孔隙度在34.22%—62.75%之间,疏松度差异明显。8组的有机质含量在3.10—23.24g/kg之间,电导率在102.1—507.7μs/cm之间,有效养分含量在4.15—27.45mg/kg之间,部分流域土壤的养分充足,能较好地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但大部分流域的土壤养分元素贫瘠,需要人为补肥。
                                                                                                              
图2 实验室测样照片
                                                                                                                
图3 实验室测样照片
 
                                                                             
图4 实验室测样照片
                                                                                                                 
图5 实验室测样照片
         通过以上多项实验结果,同学们充分了解到秦淮河上中下游近岸土壤随地域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综合评估了城市化进程对秦淮河流域附近土壤的影响。基于实验成果,南农学子们深度剖析秦淮河上中下游近岸土壤随地域的变化规律,精准评估城市化进程给流域土壤带来的影响。专业知识化作行动指南,他们探寻出治理路径:增施酸性肥料,为土壤碱化“降温”,缓解土壤酸化程度;补充氮、磷肥,提高土壤中氮磷含量,给土壤肥力“加油”;增施有机肥,为土壤结构“塑形”,改良土壤结构 。
         秦淮河,这条流淌千年的城市脉络,见证着历史变迁,也承载着生态希望。将土壤保护视作生态之基,我们如同呵护生命般珍视这片土地。
         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誓将以青春热忱,为秦淮河沿岸的土壤健康注入活力;以专业学识,在土壤生态修复的道路上点亮明灯;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根基,矢志不渝地守护秦淮河的土壤命脉,让护土之情,如河水般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未来,这份对土壤质量的深度调研,也将持续为秦淮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支撑,助力母亲河在时代浪潮中,永葆生机,流淌出更动人的生态旋律 。
 
作者:韩宇卿,谭玉玟,范怡然,张若凡,王书婷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