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朋友们,在广州有这样一座百年祠堂,也就是我身后的集之徐公祠,这里的青砖灰瓦见证了黄花岗起义的悲壮历程。黄兴的‘笃实无我’、徐维扬的满腔热血、中国同盟会番花分会的创办……都在此留下了印记。”7月18日下午,一场别具一格的情景思政课正在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火热进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Young实践团的14位同学以“青春志演绎革命史,赤子心致敬黄花魂”为主题在线上激情开讲,“场景课堂+情景剧+观众参演”的形式营造了代入式沉浸式的思政教育氛围,让观众直呼走“新”又走“心”,“剧”精彩。
“声”入人心——场景课堂点燃热血信仰
“同学们,匾额上的八个字——‘毁家纾难,功在党国’,是由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的。1920年,孙中山先生为褒奖黄花岗起义英烈的革命精神,亲自为‘集之徐公祠’题匾,委派中国同盟会元老张继先生送来三华村,将其挂在祠堂内,也就是我们现在脚下所站的地方。”宣讲中,Young实践团同学结合实地场景按照“中国同盟会番花分会旧址(以下简称旧址)门口—旧址中庭右侧—旧址中叠—后阁楼—旧址中庭左侧”的空间路线将黄花岗起义中三华村英烈舍身取义的故事娓娓道来。
Young实践团开讲情景思政课直播截图(邹春梅 供)
直播间的网友纷纷留言,“懂了,懂了,番花分会是中国同盟会在广东建立的分支机构”“一百多年就在这里发生了这么壮烈的英勇事迹”“三华村不愧是‘英雄村’”“在时空交错中领悟了家国情怀”……Young实践团在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场景中诠释革命志士挺身而出、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活力,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在线观看,引发了五百多名在线观众的情感共鸣,在仅仅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中收获点赞量达2.3万次。
身临其境——情景剧再现革命风云
“黄兴先生举手示意大家安静,指尖在地图上慢慢划过,停在一处,小声低语:‘届时,我们从此地出发,兵分三路。我们合力攻打两广总督署。’徐维扬听后点头,轻声应道,‘明天,我们就这么干!’……”当宣讲同学魏汶莉讲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先生在革命期间曾多次到集之徐公祠后阁楼秘密商讨起义事宜时,为生动再现凶险重重的起义行动和革命义士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Young实践团同学在祠堂内进行了情景演绎。
Young实践团同学演绎黄兴先生在集之徐公祠后阁楼秘密商讨起义事宜(陈佳怡 摄)
“那种紧张的氛围立即弥漫在空气里,让我心跳声加快,不由得为先辈们捏着一把汗。”现场聆听宣讲的徐文昊同学表示,Young实践团同学将起义的艰难和危险直观地演绎了出来。“整个宣讲过程中,我们Young实践团同学演绎了三幕情景剧”,带队老师张小容谈到,“前期我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撰写并反复修改脚本,最终将三华村人徐维扬在集之徐公祠带领 ‘选锋队’队员发动起义等情景进行了历史再现,让线上线下的观众在直观形象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感人至深——创新演绎致敬黄花岗英烈
为提升观众的参与感,Young实践团设计了三个互动演绎的环节,现场观众可沉浸式地扮演选锋队队员、革命英烈等角色,和Young实践团成员一起追溯历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不少观众表示,这种方式让思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原本抽象化的理论变得具象化,“很有意思”。
现场观众杜舒言同学(着深色衣服者)和Young实践团成员一道演绎英烈们慷慨就义的情景(郑喻元 供)
“跟着Young实践团演绎徐满凌、徐日培等革命英烈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情形时”,杜舒言同学说到,“突然间,一声巨雷声传来,仿佛苍天也为烈士们的赤诚而动容。作为三华村的后人,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先烈们的身边,与他们同命运、共呼吸。”线上观众小葵表示,这场跨越百年的“情景重现”,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烈士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气概直抵人心。Young实践团参演同学杨茵淇颇有感触地谈到,这是她第一次直面相机、摄像机的拍摄,虽然有些紧张,但是和同学们一起演绎先辈们拿起武器、为革命而战的情景时,自己在“不成功,便成仁”的振臂高呼中不禁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Young实践团魏汶莉同学宣讲现场(张小容 摄)
据悉,为精心筹备这场直播宣讲,Young实践团的成员多次前往集之徐公祠进行现场演练,力求既吸引眼球又具备深度,让历史有声,思政有魂,给予观众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此外,为提升直播关注度,Young实践团还特意邀请了三华村徐伟馆的醒狮队成员在开讲前进行助阵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