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信学子三下乡实践|青神童言趣,竹艺裹东坡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并助力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10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学院“童心向阳•竹梦同行”社会实践队抵达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刘家场社区。紧接着开展线下会议,并正式召开启动仪式,本次仪式确定了此次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方向和规划,并由张秋敏老师指导在刘家场社区开展为期七天的暑假三下乡志愿活动。本次三下乡活动走出校园,步入眉山市青神县乡村,志愿者将深入了解当地的竹编文化和东坡文化,并与当地的小朋友和村民共度时光。

童心伴青神:数智飞扬・气象知趣・竹编传情

7 月 11 日,实践队组织“趣味数学,智趣童年”志愿活动,45 名小朋友参与其中。活动设置“数学七巧板创意”、“数学 BINGO 嘉年华”和“数据骰骰乐”等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融入了相应的数学题目。在数学七巧板创意环节,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主动展示自己的创意,拼出了小狗、风车等形状。“数学BINGO嘉年华” 里,小朋友认真思考,完成数独题,然后大喊“BINGO”!。“数字骰骰乐”也牢牢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他们投出骰子,志愿者将骰子投出的数字用“+”“-”等运算符号,组成基础算术题,小朋友们在计算中感受数学乐趣。

7 月 12 日,“节气小博士,避洪小能手”活动展开。活动以一首欢快合唱预热,随后展开三大板块:“24 节气的奥秘”中,志愿者与小朋友问答、互动,介绍节气特点与习俗,还设计“节气顺序大挑战”、“绘画分享”等游戏让小朋友们了解二十四节气;“山洪与泥石流应对” 板块,志愿者用比喻讲解成因,传授避险技巧,通过知识抢答来巩固知识点;“极端天气”部分,志愿者介绍灾害特点与防护措施,设计游戏“气象灾害蹲”使小朋友学会如何应对极端天气。7 月 13 日,实践队在眉山市青神县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开展主题参观活动。青神县有两千多年竹编历史,其竹编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艺传承人王惠如带队讲解,队员们聆听竹编发展历程,观赏竹编书画、器皿等作品,还在其指导下尝试编织细篾,完成自己的竹编小作品后与王老师交流其坚守竹编技艺的故事。7 月 14 日,实践队开展“竹编一世界,童心编未来”活动。活动中,志愿者讲解青神竹编的历史文化。随后志愿者手把手教学竹编并强调安全问题,活动中志愿者为被竹条硌到的孩子贴创可贴、轻声安慰,见证孩子们编出小风车,合影里满是灿烂笑容。

从数学游戏里的耐心引导,到气象活动中的细心呵护,再到竹编课堂上的手把手教学,志愿者们的陪伴如夏日清风,轻柔地拂过每个孩子的心田。这段时光里,没有距离,只有温暖的互动与真诚的守护,让志愿精神在陪伴中愈发闪亮。

东坡文脉涌,诗风拂青神

古韵流芳启童梦,诗风浸润育新苗,”童心向阳•竹梦同行”社会实践队连续五天开展东坡文化与诗词主题活动,让千年文化在孩童心中扎根。
7 月 11 日至 14 日,实践队在瑞峰镇刘家场社区,以“古韵流芳启童梦,东坡遗风润青神”为主题,连续四天为小朋友们开设东坡文化微课堂,每日上午 9 点进行,时长 10 分钟。活动中,志愿者先讲述苏轼生平,从眉山故里的少年英才到宦海沉浮的豁达文人,其乐观坚韧的精神感染着小朋友;随后聚焦东坡诗词,精选《惠崇春江晓景》,解读背后情感与哲思,还通过翻译小游戏让小朋友感受其中浪漫与豪情;接着介绍东坡肉、东坡饼等东坡美食,讲解背后故事及制作原材料,现场气氛热烈;最后围绕苏轼书法作品,介绍《黄州寒食帖》等代表作,剖析其书法艺术风格及历史背景,展现苏轼在书画领域的造诣。7 月 15 日,实践队在青神县瑞峰镇刘家场社区,与小朋友们共同开展“童逐诗风寻雅趣,神凝青神沐清音”诗词文化主题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画》的手势舞和《元日》的炮竹声,引发小朋友们对诗词的兴趣。随后,志愿者组织诗词拼图大挑战、诗词接龙、击鼓传花读古诗等游戏,引导小朋友们理解诗的含义、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诗词自由创作环节备受小朋友喜爱,他们有的创作新诗,有的画出诗的意象,用作品展现心中的诗句。活动最后,志愿者们还教小朋友学唱《明月几时有》,小朋友们跟唱,歌声在现场回荡。

从东坡故事到诗词游戏,从文人风骨到生活雅趣,这五天的文化之旅,像一条温柔的河,载着千年文脉淌进孩童的心田。在青神的夏日里,文化的传承不再是遥远的典故。

蜀地摘瓜助农忙,模范访谈薪火传

7月14日,队员赴刘家场社区拜访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罗春方老人。他颤巍巍地滑动手机相册,展示17年来为“五保”老人张树珍送餐的纪实照片,又点开“四川好人”的证书:“老人捧碗笑的那一刻,什么都值了。”罗春方缓缓讲述照料老人、帮扶邻里的点滴。队员们围坐聆听,不时交流,被其坚守与大爱深深打动。罗爷爷照料三位高龄老人日常起居的点滴,让队员深刻体悟“孝老爱亲”的重量。临别时,实践队向罗爷爷赠送了牛奶,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16日,实践队转战瓜田投入抢收。队员们迅速向瓜农请教如何挑选熟瓜,如挑选纹路清晰、瓜脐小巧的西瓜并且熟瓜轻敲会发出“嘣嘣嘣”的声响。农户示范“一托二掐”的采瓜技法后,队员分组协作:女生戴手套托瓜离地,男生接力搬运装筐。在炎炎烈日下,尽管队员们的队服都被汗水打湿,但大家齐心协力,快速将一筐筐西瓜搬运完成,顺利帮助瓜农达成目标。 这次出助农活动既减瓜农负担,更体会农耕艰辛,让青春在服务三农中坚实成长。

此次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学子将专业知识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童心向阳•竹梦同行”社会实践队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的具体行动。志愿者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其中,在陪伴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中播撒知识的种子,在探寻竹编非遗与东坡文化的魅力中传承历史文脉,让青春的足迹留在青神的田野与社区,让温暖的互动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的纽带。

 
作者:刘兴旭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成信学子三下乡实践|青神童言趣,竹艺裹东坡
  • 山东学子三下乡:智水肥田助农耕,科技赋能兴乡村
  • 三下乡|乡土“她力量”,女性绽芳华
  • 滨州职业学院:乡约寻吕韵,青春续薪传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