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魂铸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 实践团在一师十三团二中开展的 “七七事变” 主题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短期内深化了对历史的认知,更通过与学校的长效联动,让爱国教育从活动本身延伸到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了 “以行动传承精神”。
在主题讲座及延伸活动结束后,实践团与一师十三团二中达成共识,将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的理念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践团成员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协助学校设计了 “红色主题班会模板”,模板中包含 “七七事变” 历史知识点回顾、英雄事迹分享、“如果我是当年的青年” 情景讨论等环节,方便班主任在日常班会中灵活使用,让历史教育不再局限于特定纪念日,而是成为常态化的教育内容。
同时,实践团还向学校捐赠了一批精心挑选的红色书籍,包括《抗日战争史话》《英雄烈士事迹读本》等,这些书籍被纳入学校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学生们可以在阅读课或课余时间借阅。大队辅导员杨静表示:“这些书籍和班会模板就像‘接力棒’,让实践团带来的红色教育能够持续下去。现在课间经常能看到学生们围在一起讨论书中的英雄故事,这种自发的交流比课堂上的单向讲解更有感染力。”
实践团成员在后续的回访中发现,学生们对历史的理解已经从 “知道事件” 转变为 “理解意义”。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胡杨能在沙漠里活三千年,死了也不倒,倒了也不朽。先烈们就像胡杨一样,用生命守护了祖国,他们的精神也会像胡杨一样永远活着。” 这样的感悟,正是实践团以 “胡杨魂” 为指引开展教育活动的初衷 —— 让历史精神与文化符号相结合,让青少年在具象的感知中理解抽象的精神内核。
实践团负责人殷睿在总结此次实践活动时说:“我们来到这里,不只是举办一场讲座、开展几次活动,更希望留下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教育火种’。当学生们主动去了解历史、缅怀先烈,当爱国精神成为校园里的一种氛围,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
此次 “胡杨魂铸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 实践团在一师十三团二中的系列活动,以 “七七事变” 纪念日为契机,通过理论讲解、影像观看、互动体验、长效联动等多种形式,让青年学生在历史的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的参与中传承红色基因。正如胡杨扎根边疆、守护土地,这些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的爱国种子,也将在未来生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