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承非遗蓝染,青春赋能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探寻非遗文化魅力,助力传统技艺传承,7月16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城乡建设学院虹鸥青年“雒原星火”志愿服务队,奔赴德阳市青禾间植物蓝染工作室,开启一场沉浸式蓝染文化体验之旅,以青春力量讲好非遗故事。

    一、聆听蓝染絮语,解码非遗基因
  工作室里,广汉蓝染技艺非遗传承人魏崎崎老师的讲解拉开活动序幕。从蓝染历史溯源,到板蓝根种植、染料提取,再到扎染、浸染等核心工序,志愿者们专注聆听,探寻这门“穿在身上的活化石”背后的文化密码。当得知蓝染曾是当地先辈日常染布的手艺,如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传承使命感油然而生。

    二、指尖邂逅蓝白,解锁扎染魔法
  理论学习后,实践环节精彩启幕。志愿者们围坐工作台,在传承人魏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捆扎、夹染、折叠等扎染技法。白布在手中翻转,夹子、皮筋化身“魔法道具”,勾勒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轮廓。“折布角度决定花纹疏密,捆扎力度影响染色效果,非遗讲究的就是慢工细作!”传承人手把手教学,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蓝染“三分染、七分扎”的精巧。浸染环节,志愿者们将捆扎好的白布浸入蓝靛染缸,看着布料在氧化中逐渐晕染出深浅不一的蓝色,惊喜与成就感交织。“这抹蓝,是时间与匠心的对话!”志愿者感慨,从单调白布到蓝白相间的艺术作品,每一步都藏着非遗的温度。

    三、青春接力传承,赋能文化新生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手持亲手创作的蓝染作品合影,蓝白花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照出青春与非遗碰撞的火花。“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可以亲手触摸、创作的活态文化!”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通过短视频、校园分享会等形式,让更多同龄人了解蓝染之美,助力非遗在新时代“活”起来、“火”下去。
作者:虹鸥青年雒原星火志愿服务队 来源: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力量续燃运动热情,胡杨精神深植童心土壤
  • 运动落幕情谊延续,胡杨精神照亮童心成长路
  • 青春护航童心,运动绽放胡杨魂 —— 高校实践团与十三团二中共赴运动之约
  • 青春护航童心,运动绽放胡杨魂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与十三团二中共赴运动之约
  • 当红色教育遇上童趣课堂:成都工业学院学子创新"三下乡"实践 ——成都工业学院"故事+礼仪+游戏"三
  • 传承非遗蓝染,青春赋能文化
  • 传承非遗蓝染,青春赋能文化
  • 为探寻非遗文化魅力,助力传统技艺传承,7月16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城乡建设学院虹鸥青年“雒原星火”志愿服务队,奔赴德阳市青禾
  • 07-1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