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开展“三下乡”活动赋能乡村教育与发展近日,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团队深入柳塘镇中心小学及前胜村,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通过趣味课堂、实践调研等方式,志愿者们将知识传递与乡村需求相结合,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谱写了一曲青春与乡村共成长的动人篇章。
萌趣推普课堂:架起语言沟通桥梁

图 1普通话宣讲课堂

图 2普通话宣讲课堂
在普通话宣讲课堂上,志愿者创新采用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的教学方式,以生动案例解析日常词汇发音差异,深入浅出地阐释方言文化内涵与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语言魅力,进一步增强了规范使用普通话的意识,为跨区域沟通与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梦想启迪课堂:融合英语学习与职业规划

图 3趣味英语课堂
“我的梦想职业”主题课堂以“逐梦”为核心,志愿者引导孩子们畅谈未来理想。从立志成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到希望成为守护健康的医生,孩子们的纯真愿景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活动创新性地将职业梦想与英语学习相结合,通过单词教学、情景对话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表达理想的过程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迈出了语言学习与人生规划的协同一步。
创意手工课堂:锻炼实践能力与审美素养

图 4手工课堂

图 5手工课学生成品展示
“‘布’同凡响——不织布姓名牌DIY”课程中,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完成裁剪、粘贴、装饰等步骤,将普通不织布制作成独具个性的姓名牌。该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协调能力,更让他们在创意实践中体会手工艺术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心与成就感,实现了美育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
田野调研活动:聚焦乡村需求与发展

图 6志愿者团队调研合照
志愿者团队分组前往前胜村开展实地调研,围绕普通话使用频率、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传统技艺传承现状等核心议题,与村民进行深度访谈。调研过程注重数据收集与细节记录,既形成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基础资料,也为后续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制定帮扶计划提供了现实依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图 7志愿者走访调研
此次“三下乡”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田野实践的联动,将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乡村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为乡村教育提质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彰显了当代青年服务基层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