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吉州窑畔绘丹青,非遗薪火共传承
7月7日,江西师范大学“瓷韵乡兴·永和先锋”实践队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敬仰,走进吉州窑彩绘世界,采访传承人王明老师,聆听他与吉州窑彩绘的不解之缘,探寻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初心萌芽:热爱领航,开启窑彩之旅
王明老师自幼痴迷美术,大学接触陶艺后,便将画笔从纸张转向陶瓷坯体。“吉州窑彩绘对美术要求高,我所学有了新用武之地,毕业后就投身其中,这是我最爱且擅长的领域。”儿时热爱如星火,点燃他在吉州窑彩绘道路上的探索热情,引领他踏上传承征程,也吸引着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古老技艺。
传承坚守:破难融新,焕发技艺生机
传承路上困难重重,初在陶瓷作画,王明老师力不从心。陶瓷与纸张差异大,料性把握和坯体作画技巧需长时间摸索。“每次下笔要考虑颜料与坯体融合,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但他坚持不懈,逐渐摸透陶瓷“脾气”,作画也愈发得心应手。王明老师现场示范作画,队员们目不转睛,当看到彩绘作品逐渐成型,不禁发出感慨:“原来成功背后是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老师这种坚持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展望未来:育新启智,共绘窑彩新章
谈及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王明老师希望年轻人打好基础,深入了解吉州窑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其次还要有创意、有想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和理念,让吉州窑彩绘更具时代特色。队员们纷纷表示,自己愿意成为传承的接力者,为吉州窑彩绘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采访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吉州窑彩绘的魅力与传承的紧迫性。王明老师的坚守与创新精神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吉州窑彩绘传承之路。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彩绘技艺的发展,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力量,让吉州窑彩绘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瓷韵乡兴·永和先锋”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