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守千年窑火匠心,焕吉州古瓷新彩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近日,以深挖非遗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为内推力,江西师范大学“瓷韵乡兴·永和先锋”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前往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实地探访吉州窑博物馆与古茶瓷博物馆,聚焦古龙窑文化与拉坯技艺,探索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之路。
    
  
陶瓷艺术的瑰宝:跨越千年的美学匠心
    
  实践队走进吉州窑博物馆。馆内陈列了数千件吉州窑出土文物与标本,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黑釉木叶纹盏、剪纸贴花盏、玳瑁釉瓷等代表性珍品,其细腻的釉色变化、灵动的装饰纹样,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工匠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洞察,生动再现了吉州窑从创烧到鼎盛的完整发展脉络,令队员们惊叹不已。队员们驻足于一件件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陶瓷器物前,通过实物观摩、图文展板和多媒体演示,详细了解了吉州窑独特的制瓷工艺、丰富的产品种类及其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贸易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此次探访,实践队深刻领悟到守护文化遗产、推动其创新发展的时代责任。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陶瓷瑰宝,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永和镇乃至江西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千年窑火,将在新时代续写传承与创新的华章。
    
  
茶与瓷的艺术交融:一叶一盏间的雅趣共生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吉州窑古茶瓷博物馆,体验了吉州窑点茶项目。吉州窑点茶是江西省吉安市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宋代点茶技艺与吉州窑黑釉瓷文化,将茶的清醇与瓷的雅致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套兼具历史底蕴和地域风情的茶道体系。

    
    实践队有幸邀请到吉州点茶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大师介绍了吉州窑点茶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以及文化内涵,尤其强调了黑釉盏因釉面光滑、保温性佳,成为点茶的绝佳器皿,二者相辅相成的独特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队员们亲身体验了从茶粉加工到点茶击拂的全过程,看着茶筅在盏中搅动出绵密的白沫,感受着茶汤与瓷盏碰撞出的清香,深刻体会到点茶技艺的复杂与精妙。
    
  
龙窑之火:千年不熄的文化密码
   
  转至吉州窑非遗传承基地,被誉为宋元时期瓷器烧制的“心脏”——古龙窑静卧在山间。其依山而建的龙形窑体,砖块间的缝隙仍留存着历代窑工的手印,仿佛能听见千年前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与工匠们的号子声。龙窑每一缕升腾的烟火,都铭刻着泥土浴火重生的密码。那熊熊火焰不仅淬炼出精美的瓷器,更熔铸了永和镇世代相传的匠人精神与文化基因。

    
    窑内斑驳的砖壁仿佛刻满了故事,队员们触摸着历史的痕迹,聆听者当地专家讲述千年前的辉煌:“木叶天目盏放入窑中,树叶灰烬与釉色交融,形成独一无二的金色纹路;剪纸贴花技艺让瓷器绽放出镂空的艺术之美……”
    
  
泥土涅槃:拉坯技艺的匠心传承
    
  步入陶瓷工坊,泥土在匠人指尖悄然“苏醒”。只见双手翻飞如蝶。泥坯顷刻转化作碗、瓶、盏的雏形。工坊的角落里,几名队员尝试上手体验,泥坯却在旋转中歪斜变形。“力道要匀,心要静”,匠人笑着指导。这一刻,队员们真切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分量——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浮躁时代的一种无声回应。

    
  守艺”需“守心”,创新更铸魂。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吉州窑的千年窑火,燃烧的是工匠精神的薪火,照亮的是文化自信的征程。永和先锋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探寻非遗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瓷韵乡兴·永和先锋”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江西师范大学“瓷韵乡兴·永和先锋队”开展环保宣讲活动:童筑生态梦,共绘乡村美
  • 青春三下乡:将军园里缅忠魂,正气馆中砺丹心
  • 非遗文化温暖“星星的孩子”——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子在陕开展系列公益行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