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与晨光共舞的日子
凌晨三点的实验室像一座孤岛,只有显示器蓝光在玻璃窗上投下冷冽的影子。我揉着酸涩的眼睛,盯着屏幕上第 17 版的代码,键盘缝隙里还沾着昨天宵夜剩下的薯片碎屑。耳机里突然传来队友沙哑的声音:“后台接口通了!” 我们隔着工位击掌,桌椅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楼道里激起回声。
这已经是我们备战 “互联网 +” 大赛的第三周。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我和同寝室的三个伙伴临时组队,决定开发一款基于物联网的老旧小区安防系统。最初的灵感来自楼下王奶奶家被盗事件,我们蹲在保安室翻了三天监控,发现老式防盗门报警器形同虚设,才萌生了用传感器网络重构安防系统的想法。
团队里最沉默的阿凯成了主心骨,他每天抱着《嵌入式系统设计》啃到深夜,连食堂阿姨都记住了他总点凉透的蛋炒饭。有次服务器突然崩溃,他蜷在机房地板上调试了整整 24 小时,直到朝阳穿透百叶窗照在他乱蓬蓬的头发上。性格跳脱的林小满负责产品原型设计,她总在深夜举着 3D 打印模型冲进男生寝室,塑料件的棱角在她掌心压出深深的红痕。
比赛前一周,我们遭遇了致命打击 —— 现场演示用的设备在运输途中损坏。那天傍晚,我们挤在维修店门口,看着师傅拆解电路板时,小满突然蹲在路边哭了起来。阿凯默默脱下外套披在她肩上,转身拦了辆出租车:“去电子市场,通宵焊!” 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我们在五金店昏黄的灯光下组装设备,雨水顺着卷闸门缝隙渗进来,在地上汇成蜿蜒的溪流。
决赛当天,我站在聚光灯下,指尖还残留着焊锡的温度。当评委问起项目意义时,小满抢过话筒:“我们不是为了拿奖,而是希望有天能让独居老人不再害怕黑夜。” 观众席传来零星的掌声,前排白发教授推了推眼镜,在评分表上重重写下一行字。
后来我们得了省赛银奖,但比奖状更珍贵的,是那些与代码和晨光共舞的日子。现在路过实验室,总能看见新的面孔在通宵奋战,他们桌上摆着不同的项目书,眼里却闪着同样炽热的光。青春大概就是这样,在无数个与困难较劲的深夜里,悄然绽放成最耀眼的模样。
作者:张欣怡 王鑫 王闽昊(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日常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蝉鸣里的碎片时光
- 晨六点五十分,走廊尽头的铜铃准时摇晃。阳光穿过香樟树的枝桠,在高三(2)班的玻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我把英语单词本摊在发烫的课桌
- 07-14
-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后台
- 每年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后台,都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本文通过学生会文艺部干事小雅的经历,讲述了大赛背后的故事:选手们的紧张与坚持
- 07-10
- 校园骑行队的环岛之旅
- 骑行社的十名成员,利用暑假完成了一次环岛骑行。本文记录了他们在旅途中的经历:陡峭的山坡、突发的暴雨、队友的受伤,以及沿途的美景
- 07-10
- 宿舍楼下的流浪猫
- 女生宿舍楼下的流浪猫 “煤球”,成了全楼女生的团宠。本文讲述了 “煤球” 如何从一只胆怯的小猫,变成被大家呵护的校园明星,以及它
- 07-10
- 图书馆的秘密角落
- 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文通过管理员张妈的视角,记录了在这个角落发生的点点滴滴:考研党的奋斗、情侣间的
- 07-10